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屋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全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畅读全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

西湖遇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现已完本,主角是朱雄英朱元璋,由作者“西湖遇雨”书写完成,文章简述:【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主角:朱雄英朱元璋   更新:2024-08-09 06: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现已完本,主角是朱雄英朱元璋,由作者“西湖遇雨”书写完成,文章简述:【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畅读全文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洪武十七年,春末的京城从天穹中俯瞰,半城风絮飘飞,远处玄武湖金光点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丽极了。

坤宁宫。

在夕阳的余晖中,马皇后命人搬了两把躺椅放在台阶上的青砖地面,与朱元璋一起躺着望天。

朱元璋显然没有之前得知小冰河期消息的时候那么紧张了,实际上,在做好计划以后,他最近的关注点放在了朝堂上,而自从空印案如一记惊雷般震动了朝堂,清扫了一批蠹虫之后,他对于朝政的革新之意也愈发坚定。

......文官都是贱皮子,不好好盯着就会想着贪墨耍滑。

因此,朱元璋在今年进行了两项重要制度革新,一项是都察院官制的改定,源远流长的御史制度显然是进行监察的好法子,朱元璋并不能完全信得过锦衣卫,所以强化都察院的职权也就成了理所应当之事。

而这次改定也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对中枢与地方朝臣的监察,更是为了确保皇权获得更多渠道的讯息,不让文官集团欺上瞒下,再出空印案这种事情。

另一项则是科举取士的程式重定与颁布,如果说整顿都察院是为了对文官集团进行监察是为了监察这些已经“上船”了的人,那么科举取士就是为了先给没上船但已经拿到船票的人进行“检票”了。

朱元璋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那些真正有才有德之士,筛掉不合格的,从而起到给朝堂注入一股清流的效果,让这些没有被污染的人才共同辅佐他治理这万里河山。

马皇后这时忽然问道:“陛下,那无线电台的试验,朝中之前也有诸多议论,不知反响如何?”

“妹子,这无线电台真乃神器也!前几日最远距离试验,四千里之外云南的消息瞬间传至,咱的义子沐英给咱问安,还汇报了平定地方叛乱的军情,朝臣们可谓是无不惊叹......有了这等神器,咱对天下的掌控将更加如臂使指,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欺瞒于咱了。”

朱元璋的眉飞色舞,仿佛让马皇后看到了他年轻驰骋沙场时那种满满的豪情壮志。

马皇后轻轻点头,嘴角泛起一抹柔和的笑意:“这一切,多亏了咱们的大孙子,咱们这大孙子的能耐,真是无人能及。”

朱元璋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欣慰,还有藏不住的骄傲:“是啊,咱的大明,有这样近乎天助的帮助,何愁不兴?”

“只是小冰河期的事情,终归是有些让人担忧。”马皇后当然也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说道。

之前颇为焦虑的朱元璋,这时候反倒过来安慰她:“无妨,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咱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让北方少种水稻,又让户部拨款修渠修坝,最起码抵抗天灾的能力是会大大增强的,剩下的事情,等大孙那边的消息便是了。”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来报:“陛下,武楼的无线电台响了!说是钟山圣孙坛上的阴阳炁海再次开启,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站起身来:“好!快备车驾,咱要马上去。”

不过,朱元璋却并没有通知其他人。

实际上其实自从“空印”和“小冰河期”两次神秘天机信息传过来以后,朱元璋对于圣孙坛的事情就分外戒备了,因为朱元璋意识到,有些事情可能所有人都不知道,也有可能......所有人都在瞒着他。

因此,这些神秘天机信息的保密和他个人的独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有些神秘天机信息往往关乎大明国运,即便是国公们也最好不要让他们第一时间得知,有什么需要他们知道的,自己进行转述就是了。

马皇后也从躺椅上站起身来,轻轻整理了一下朱元璋的龙袍,低声道:“若是小冰河期的事情英儿也没法子,便把这消息彻底瞒下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深深地看了马皇后一眼:“放心,咱自有分寸。”

——————

很快朱元璋带着一行人,匆匆赶到钟山圣孙坛。

然而这次跟以往颇为不同,无论朱元璋说什么,坛中的阴阳炁海都毫无反应,这不由地让朱元璋有些担心了起来。

“莫非大孙正在那头打仗呢?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一念至此,马皇后之前的那句话又在朱元璋的心头浮现起来。

......要不要送点人下去帮大孙打仗?

要知道,大明是有人殉的传统的,找些忠诚善战且不惧死的勇士并不难,或者说孝陵卫全都是这种人。

所以,难点从来都不是有没有人,而是能不能送下去。

此前的事情都比较紧急,加上要问的事情很多,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只知道死物肯定是能送过去的。

如今朱元璋却是打算,对阴阳炁海能否通过活物进行一下测试了。

不过这种测试,朱元璋自己做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对面的朱雄英给反馈,他才知道活物到底能不能送过去。

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阴阳炁海对面始终没有传来任何回应。

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在阴阳炁海上久久徘徊。

直到明月初升还是如此,朱元璋心中既失望又担忧......不过一直在这里等着也不是办法,因此朱元璋下令蒋瓛带人在这里看着,自己去孝陵卫的营舍里休憩,若是有动静了,就让蒋瓛马上来叫醒自己。

一夜无事,朱元璋却睡得不踏实。

因为朱元璋总担心忽然有消息传来,所以熬了很久才睡着,而才睡着不知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打破了营舍的宁静。

“陛下!”

蒋瓛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阴阳炁海有动静了!”

朱元璋猛地睁开眼睛,疲惫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他披上衣服快步走出营舍,来到圣孙坛的坛前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英儿,你那边可有解决小冰河期的法子?”

问出这个问题后,朱元璋的心弦紧绷了起来,他是真的害怕听到否定的回答,如果大孙也没办法,那恐怕就是天亡大明了!

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与朱元璋的争吵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朱标怀揣着满心的无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东宫......他的步伐很没力气,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棉花上。

朱允炆早已在东宫门口等候,见父亲归来,忙迎上前去。

皇宫里没有什么秘密,最起码开着门的奉天殿,里面有什么动静,还是很快就能传到整个皇宫里的。

更何况,朱标前往奉天殿的原因,东宫里面他的这些亲信之人,也是清楚的。

朱允炆看着父亲紧锁的眉头和沉郁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却仍轻声安慰道:“父亲大人,您不必过于忧虑,皇爷爷只是一时想不开,过些时日自会明白您的苦心。”

朱标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心中的烦躁稍微平复了些,他蹲下身子,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叹了口气道:“你长大了,懂得为父亲分忧了。”

就在这时,太子妃吕氏也走了过来,她假意嗔怪朱允炆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你皇爷爷那是太过思念你哥哥了,所以才会有些神志不清......那道士丘玄清也只会捡些好听的话来蛊惑你皇爷爷,哪里像你父亲这般忠言逆耳?”

朱允炆有些不高兴,却不敢跟母妃顶嘴,只好嘟起了嘴角。

朱标闻言,看着嘟嘟着嘴的朱允炆,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他当然知道吕氏这番话虽是假意责怪朱允炆,实则是在安慰自己。

不过,他也懒得去计较这些,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吕氏见朱标笑了,便知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于是继续说道:“殿下,您也别太往心里去,陛下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想不开也是正常的,您只要尽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朱标的正妃,本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常氏,早在洪武四年四月就册封为了皇太子妃,但常氏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去世,所以侧妃吕氏才得以成为太子妃。

换句话说,朱允炆原本是庶子,是子凭母贵,如今才成了嫡子。

而吕氏的父亲乃是前太常寺卿吕本,地位与开平王常遇春远远比不了,而且吕本去年刚刚过世,所以吕氏本来娘家背景就不够硬,又是侧妃上位,母子二人这才对朱标处处存了恭敬之意,尽量顺着朱标的话说,哄他开心。

朱标未尝不知道吕氏刻意逢迎,但他很享受现在的家庭氛围......太子妃对他百般体贴,儿子也听话孝顺、勤勉好学,从无顽劣之举,这对于本身工作很繁忙,压力也很大的朱标来说,还要求什么更多的呢?

难不成,自己在外面受气,回家也要受气?

因此,对于吕氏所言有些不合规矩,但却让他听起来顺耳的话,朱标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他也不能多说些什么,毕竟朱标心中虽然对朱元璋的做法仍有不满,但也不好当着母子俩的面说出来,说出口那就是另一种性质了。

而朱标衣服还来得及换,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有宦官进来低声禀报。

“殿下,皇后娘娘的病情忽然加重了。”

这个消息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了朱标的心上,他顿时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口绞痛。

马皇后作为朱标的生母,一直是他最敬爱的人之一,如今听到她病情加重的消息,朱标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几乎站立不稳。

朱允炆和吕氏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看着朱标摇摇欲坠的身体,忙上前扶住他,关切地问道:“父亲(殿下),您没事吧?”

朱标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他深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朱标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能慌,于是强打起精神,对朱允炆和吕氏说道:“你们先在东宫等着,我去探望母后,如果需要你们来的时候,我会派人唤你们。”

——————

坤宁宫内,病榻上的马皇后显得格外脆弱,她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窝深陷,昔日的风采已不复见。

然而,即便是在病中,她的眼神却并不暗淡,就这么温柔地看着朱元璋却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坐在床边,紧握着马皇后的手,他的大手粗糙而有力,与马皇后的手指形成鲜明对比。

这对结发夫妻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无声中传递。

“妹子,你怎么样了?”朱元璋的声音略显颤抖,每个字都透露出深深的关切。

马皇后的目光在朱元璋脸上缓缓扫过,仿佛要将他的模样深深印在心底,她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虽然微弱,却如同初升的朝阳,给这压抑的气氛带来了一丝暖意。

“重八,我没事。”

马皇后的声音有些嘶哑,却透出让人心疼的大气:“你不必担心我,大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处理,你去忙吧。”

朱元璋的眼眶微微湿润,他强忍住泪水,声音哽咽:“妹子,咱就要你快点好起来。”

马皇后轻轻点头,她的手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要抚平朱元璋紧锁的眉头,但却没有挣出朱元璋的手心。

“英儿的事情,我听说了。”

“重八,我相信你,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知道你不会做错事。”

朱元璋心中一暖,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马皇后是最懂他的人。

“妹子,你真信咱没老糊涂?”

马皇后微笑着轻轻颔首:“我永远相信你。”

朱元璋的心被深深触动,他低下头,用两只手摩挲马皇后冰凉的手。

这时,太医院使戴思恭端着一碗药走了进来,他恭敬地向朱元璋和马皇后行礼后,在朱元璋的示意下,将药碗递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扶起马皇后,在她身后垫了个枕头,将药碗送到她嘴边。

马皇后微微皱眉,她似乎有些抗拒那过于苦涩的药味,然而当她看到朱元璋关切的目光时,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于是张开嘴,将药一口一口地喝了下去。

喝完药后,马皇后的脸色似乎好了些,她的呼吸变得平稳了许多,眉宇间的痛苦之色也减轻了不少,她再次向朱元璋投去一个安慰的笑容:“重八,放心吧,我会好起来的。”

看着坚强的妻子,朱元璋的心中五味杂陈,马皇后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和盟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如今她依然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只有马皇后才会无条件地信任他,无论这件事看起来多么荒谬不可信。

所以,朱元璋扶着马皇后躺下以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妹子你说英儿说的‘打俺’是啥意思?咱始终没琢磨明白,咱大孙是不是在下面受什么委屈了?”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我猜想,‘打俺’应该是‘大案’的意思。重八,这些年来你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兴起大案杀了不少人,那些冤魂若是都聚集在地下,怕是给英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敌人。”

实际上,胡惟庸被杀后,他的罪名反而在不断升级,开始只是说胡惟庸“擅权植党”,后来,又加上了“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并不断牵连、扩大化。该案的同谋犯越查越多,牵涉的面也越来越广,株连蔓引,持续了到了今年也未能了结。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震,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杀戮会给大孙带来这样的影响,不过马皇后的推测,确实合情合理。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沉默不语的样子,轻叹了口气道:“重八,我知道你都是为了大明好,但杀戮太重总不是好事,那些冤魂怨气太重,迟早会反噬的......现在说不得就是英儿给你挡灾了。”

马皇后信佛,朱元璋更是当过和尚,知道这些事情,或许是有说法的。

原来大孙替咱默默承受了这么多,怪不得大孙会说了好几次,是在提醒咱......

朱元璋的心中,升起了对大孙的感激。

看着马皇后的病体,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悔意:“妹子你放心吧,我会尽快了结胡惟庸的案子,不再继续牵连下去了。”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的眼神,也感到一丝欣慰。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朱元璋很快下达了停止继续对胡惟庸案进行牵连的圣旨,被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朝臣松了口气,而朱元璋不再对此案进行扩大化的原因,也在朝野间不胫而走......是皇嫡长孙的英灵现世,劝阻皇帝杀戮不祥!

为此,幸免于难的朝臣们,甚至纷纷在自己家里,供奉起了虞王灵位,每日虔诚烧香祈祷,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皇嫡长孙能好好劝劝他爷爷,别没事就想让他们跟商鞅一样变成五等分了......大家相安无事不好吗?

朱元璋自然从锦衣卫的汇报中听说了这件事,不过却对此不置可否,并没有下令禁止。

不想要就是要,不禁止就是鼓励。

于是,朝臣们供奉的更欢了,反正这又不是生祠,没有什么忌讳。

但朝臣松了口气,朱元璋却没能松口气,因为很快,马皇后的病情就开始急速恶化了起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