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完整文集》,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带我去远方》,超级好看的小说推荐,主角是陶玉书林朝阳,是著名作者“坐望敬亭”打造的,故事梗概: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带我去远方完整文集》精彩片段
创作谈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就跟后世媒体采访创业教父一样,他都成功了,怎么说都是对的。
花了三天时间写了四千字,等章德宁来的时候又跟她讨论了一番,创作谈就算是搞定了。当然了,署名用的还是笔名——许灵均。
为此,林朝阳又收获了二十八块钱稿费。
这天晚上,陶玉墨又来找姐姐借杂志,这回借的正是《燕京文艺》,她还顺便询问了一番陶玉书对《牧马人》的看法。
据她所说,《牧马人》最近在燕大附中相当火爆,学生们争相传阅,备受好评,有不少女学生更是将小说中的许灵均当成了理想中的另一半。
对于这帮小丫头片子的胡思乱想,陶玉书嗤之以鼻,不过陶玉墨问她对《牧马人》的看法,她倒是畅所欲言了一番,最近她正在写关于《牧马人》的评论文章。
“看《牧马人》,你要看明白里面的几个主题。揭露嗡嗡嗡对人民的戕害只是其中最粗浅的一层立意。
就拿父与子来说吧,许灵均的父亲是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的。他在当年为了自由和爱情抛弃了许灵均母子,现在老了,却想起来找儿子了。这里面有多少是亲情,多少是愧疚,又有多少是想找一个继承人的私心?
再比如去与留的问题,许灵均在国内饱受磨难,按理说这个时候父亲的出现就好像明灯一样,大洋彼岸的富裕生活在向他招手,他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两种环境的反差作者没有直接写,但透过对父亲和密斯宋的描写,读者们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如此强烈的反差,才让许灵均的留下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同时,也更彰显出了这个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陶玉书在妹妹面前满足了一番内心的好为人师,陶玉墨则有了明天与同学们交流的谈资,姐妹俩相谈甚欢。
连陶玉书姐妹俩闲暇时都在讨论,《牧马人》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12月10日,最新一期的《燕京文艺》出刊,林朝阳关于《牧马人》的创作谈——《由<牧马人>谈人物的塑造》,杂志一经发行上市便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过去的这一个月,《牧马人》在广大读者群体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读者的追捧一旦形成势头,便是一股强大的潮流。
这一点,从《燕京文艺》上一期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哪怕过去一个月了,可第十一期《燕京文艺》仍在热卖,销量不减。
一篇《牧马人》带火了《燕京文艺》的销量,也直接提升了刊物的影响力。
这一期刊发有关《牧马人》的创作谈,正好搔中了读者们的痒处。
过了没几天,《文艺报》出刊。
一篇标题为《<牧马人>与许灵均》的评论文章刊载在其上,文章高度评价了《牧马人》这篇小说以及作者许灵均:
中国文坛出了个许灵均!
他用一篇《牧马人》继承并发扬了“伤痕文学”,同时又打破了题材的桎梏,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主人公“许灵均”这样一个丰满、鲜活的形象。我虽然无缘与作者相识,却好像看见了他那颗炙热滚烫的心。
他的心向着同自己一样卑贱而善良的父老,向着这片对他有着养育之恩的大地,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
《牧马人》发表一月有余,喜爱者、关注者众多,期间各类报纸、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关于小说的评论,但这次的评论不同寻常。
首先是文章的作者阎刚,他不仅是作家,也曾历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编辑,同时在国内文学评论界也颇有名声。
之前陶玉书也曾为《伤痕》在《文艺报》上发表过评论文章,可同样的文章,不同的人发出来,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阎刚在业界的地位可不是陶玉书这个还在学校的小透明能比的。
其次便是文章发表的刊物《文艺报》,作为我国文艺领域最知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文艺报》的地位毋庸置疑。
《<牧马人>与许灵均》这篇文章能够登上刊物,说明小说受到了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的认可和肯定。
年中《伤痕》刚刚发表时舆论上还因为这篇小说曾有过争锋,到如今《牧马人》发表后,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民间,对于“伤痕文学”的兴起都已经逐渐接受,哪怕是并不待见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现状。
这种情况也就造就了《牧马人》比《伤痕》更加快速的获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加快速的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
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阎刚的《<牧马人>与许灵均》无疑是又为《牧马人》在这个冬季的火热再添了一把新柴,让这场文学盛宴的火势来的更加的凶猛和炙热。
就在《牧马人》在国内文学界燃起今冬的第一把烈火的时候,燕京文化界的另一场骚动也在酝酿着。
12月下旬的一天,一支由诗人和高校学生组成队伍出现在燕大门前。
他们携带着刊物、刷子和浆糊,在此之前先是去了西单民主墙,然后又去了天安门东边的一块大木板、王府井商店门口、人民文学出版社、《诗刊》编辑部门口……
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份名叫《今天》的刊物。
等他们来到燕京大学时,早已得到消息的保卫处人员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只能等这群人张贴了刊物之后离开,才敢去把东西给揭掉。
可即便是被保卫人员们当场揭掉了刊物,但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刊物在大学生中所推行起来的风潮却无法被遮掩。
短短几天之内,《今天》创刊号便获得了2500份销量,这份由民间诗人和大学生们筹办的民间刊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燕京的大学校园,后世有人将此作为新诗潮的开端。
无论是《牧马人》在文学界引发的热潮,还是《今天》在燕京高校界刮起的风暴,对于林朝阳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回家,偶尔为身份暴露担忧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他向《沪上文艺》投去的稿件终于有了回信。
阿毛是个开朗的美国小伙子,原本是在美国上大学,有一天他无意间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创作的纪实文学,1937年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内容记录了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的四个月时间里在中国西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如实的报道了我党、我军的各种情况。
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这本书打破了西方的新闻封锁,让很多西方人看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还有一群拥有强大使命感的人在为这个古老衰败的国家百折不挠的奋斗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舆论对国内的偏见。
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阿毛深深的被书中所描写的国家和人民所打动,于是决定到中国来留学,如今是燕大历史系的大一新生。
等着找书的功夫,林朝阳和阿毛聊了一会儿,已经把他的信息都摸的差不多了。
这不是林朝阳故意套话,而是阿毛的话有点密,自己就把情况给交代了。
“阿毛!”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不远处有人叫了阿毛一声,“你怎么跑这来了?”
来人是个瘦高青年,见到林朝阳,两人均是一愣。
原来也是历史系的学生,叫刘惠民,过年后他们几个学生还组团到陶家拜过年。
知道林朝阳是陶教授的女婿,刘惠民格外客气的寒暄了几句。
勺园是燕大留学生的聚集地,用燕大学生的说法,那里面五彩斑斓的,跟个小“联合国”一样,刘惠民现在和阿毛住在勺园的同一个宿舍。
刘惠民看到《金瓶梅》的一瞬间,惊叫了一声,“阿毛,你怎么能看这个书呢?”
阿毛被他吓了一大跳,不明所以,声调怪异的问道:“这本书怎么了?”
刘惠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跟阿毛解释,林朝阳笑着说道:“这是中国的古代小说,语言模式跟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你现在连普通话都没说明白呢,看这本书太早了。”
他帮刘惠民解了个围,刘惠民连忙点头,“对对对,这本书全是文言文,你根本看不懂,就是在浪费时间。你怎么会知道这本书的?”
“我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教授。跟他请教怎样能够快速的学会汉语,他人非常热情,特意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林朝阳的脑海中闪过早起看到阿毛和朱光遣一起跑步的画面,不出意外,阿毛应该是让老头儿给涮了。
“这老头儿,真是太坏了!”
林朝阳嘟囔着,然后朝刘惠民挤眉弄眼,“给他借本书。”
刘惠民瞬间理解了林朝阳的心思,心想那个老教授不厚道,你也不是啥好饼啊!
他一想到,阿毛这个卷毛老外张口“农民问题”、闭口“打倒土豪乡绅”就忍不住有种滑稽感。
“阿毛,想不想看看我们伟大领袖的作品?”
林朝阳见刘惠民没反应,便开口问道。
阿毛眼睛一亮,“是毛的作品吗?我看过《红星照耀中国》,我喜欢他!”
“那你可真应该看看他的作品,都是至理名言。”
刘惠民无奈的看着林朝阳,他字都没认全呢,你给他推荐?
借完了书,林朝阳送刘惠民和阿毛离开,看着阿毛的背影,心中很欣慰。
他撺掇着阿毛借书并非是恶作剧,这种读物也挺符合阿毛这种汉语初学者,内容大部分都通俗易懂。
又过了几天,赶上周末,朱光遣上午来到陶家。
陶父正在给陶希文叠纸飞机,以为他是来找自己下棋的,说道:“你等会我。”
“不找你。你们家小林呢?”
陶父微微诧异,“他?在屋里呢吧?”
林朝阳不明所以的被叫出屋来。
“来来来,跟我下几盘棋。”朱光遣招呼道。
林朝阳笑道:“朱伯伯,您还是跟我爸下吧。”
朱光遣摆摆手,“他那个水平不行。”
陶父对老友的毒舌早已习以为常,他摇了摇头,也不分辩。
林朝阳见陶父没表态,说道:“那行吧,陪你下两盘。”
“两盘?两盘哪里够?少说得十盘!”
林朝阳吃了一惊,这老头儿莫非是吃了六味地黄丸。
等朱光遣摆好了棋盘他才明白过来,敢情他是要下五子棋。
“我都说了,五子棋你下不过我。”
棋场无父子,宫本武藏为啥能被日本人叫剑圣,关键在于你得赢,别使了啥手段,赢了就行。
对弈攻心为上,上来先给老头子来波心理攻势。输一次没关系,输的多了,他的这句话就会成为老头儿的心魔。
再跟他下棋,保证心慌气短。
“嘶~”
“诶!”
“不应该啊!”
没过一会儿功夫,陶家屋里传来老朱同志长吁短叹的声音。
朱光遣愁眉苦脸的时候,林朝阳还有心思呲一口茶水。
下围棋他就是个业余水平,五子棋他可是专业的,什么斜三阵、梅花阵、四角阵、剑阵……吊打的就是老朱这种心血来潮的乐子选手。
没到半个小时,十盘棋下完了。
战绩10:0。
林朝阳起身,刚准备潇洒离去,却被老朱一把薅住。
“你别走!”
“干啥?”
“再陪我下几盘。”
“还下啊?您不是我对手。”
林朝阳不怕别的,就怕把老头儿赢的太狠,再给送医院去。
他算看出来了,这老头儿棋品太一般,哪有输了还不让人走的?
“行了,你就别拽着他了,我跟你下一盘吧。”
两人僵持之际,陶父出现替林朝阳解了围。
有人陪着下棋了,朱光遣仍忍不住碎碎念。
“这小子肯定是背过棋谱。”
“你行了吧,玩个五子棋还背棋谱?”陶父忍不住吐槽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