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其他类型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局》,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等到了黑市,两人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才去原本的摊位上卖鱼,他们那位置,原来并不好,可是架不住他们生意好,连带着那块地方也成了宝地。以至于今天来,卖鱼的那块地方被人占了。占他们地方的是两个男人,带着帽子围着围巾,也看不清楚长相应该正当壮年的模样,他们面前摆着一头野猪,野猪毛还没刮干净,看着这头野猪大约有一二百斤,被分割成几大块。“兄弟,能不能稍微挪一下,这地方我们一直卖鱼怕一些老客人找不到!”张建国上来和那两人打招呼,想还是把卖鱼的摊子摆在旁边,但是那两人有些不乐意,嘟嘟囔囔的在骂人。“那边都是空的,你们的鱼为啥不放那边,这也不是你的地方,又没写你们名字,凭啥给你让?”卖野猪肉的看起来有点横,摆明了不好相处,这会不肯让...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全局》精彩片段
等到了黑市,两人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才去原本的摊位上卖鱼,他们那位置,原来并不好,可是架不住他们生意好,连带着那块地方也成了宝地。
以至于今天来,卖鱼的那块地方被人占了。
占他们地方的是两个男人,带着帽子围着围巾,也看不清楚长相应该正当壮年的模样,他们面前摆着一头野猪,野猪毛还没刮干净,看着这头野猪大约有一二百斤,被分割成几大块。
“兄弟,能不能稍微挪一下,这地方我们一直卖鱼怕一些老客人找不到!”
张建国上来和那两人打招呼,想还是把卖鱼的摊子摆在旁边,但是那两人有些不乐意,嘟嘟囔囔的在骂人。
“那边都是空的,你们的鱼为啥不放那边,这也不是你的地方,又没写你们名字,凭啥给你让?”
卖野猪肉的看起来有点横,摆明了不好相处,这会不肯让还有些不讲道理。
张建国一看这人不讲理,也不再多说,直接把自己的鱼往他旁边一放,很干脆的告诉他,这里是他们卖鱼的地方,虽然没写名字,但是旁边的人这些经常卖东西的人都知道。
他说这话的时候,装鱼的篮子就放在野猪肉旁边,硬是挤出点位置来。
那卖猪肉的火了,直接骂他的鱼会弄脏自己的猪肉,可张建国根本就不理会他,只是冷冷的来了一句。
“你刚才不是说了吗?那边都是空的,你要是怕我这鱼弄脏你的猪肉,你可以放那边去,干嘛非要挤在这里?这本来就是我卖鱼的地方,你不肯让我,凭啥让我让你?”
这人要是讲道理好好说话,其实这块地方还挺大的,两个人可以分开摆摊,或者和旁边的几个摆摊说一说,大家都稍微让一点地方,大家挤挤也都可以做生意。
但是这卖野猪肉的说话很难听,张建国直接就用他的话对付他,把那卖猪肉的气的差点七窍生烟,当场就跳起来要打人!
他这一闹,当时就不少人都在一边拦着,不让闹事,还有人在喊龙爷。
原来,这黑市原本是城里百姓用多余的物资互相交换,后来买卖一些东西,但是因为鱼龙混杂有些乱,就有一个龙爷带着几个人在管理维持秩序和基本的公道。
像张建国开始来卖鱼的时候,开始一两回没收钱,但是第三次就来收钱了,说是如果长期在这做生意要交一点费用,用来维持黑市治安秩序等。
张建国问过周围的人,他们长期做的,都给了钱。
这个钱也不多,每次只收一毛钱,张建国觉得很便宜合理,自然是爽快的交了,原本觉得这点钱就当买个不啰嗦,毕竟相比他卖的那些鱼,这一毛钱真是算是九牛一毛了。
那个龙爷个子不大,是个矮瘦一个有着山羊须的小老头,等他来到这里,弄清楚事情缘由后,看了几眼那卖野猪肉的人。
“你们新来的,不懂规矩吧,这黑市对于新来的,都没收钱让你们随便摆摊赚钱,要是经常来,都要收点钱的,你占了人家位置,还好意思闹,你们把摊子搬到对面去,不然就滚出这黑市,这里不欢迎你们……”
这龙爷这话说的气势十足,但是那卖猪肉的看看他年纪身板和个头,心底在掂量着,要是不听他的,在黑市上闹起来他们会不会吃亏?
从黄三家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黄三把张建国送出门,一直送到看不到为止,他这才回到家里,一颗心还砰砰直跳。
他看到叔叔还在家,一副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的擦了一下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滴,有些紧张的看了一眼叔叔。
“看你那出息,人家张建国敢说,你咋就不敢做?我觉得,他那想法很好,你,你不妨试试,反正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对你也没啥损失,你说是不是?”
黄大爷这话说的黄三不住的点头,原本有些慌的脸上倒是出现几分坚毅。
对呀, 人家张建国都敢想敢说,他为啥怕了?
男人就不该太怂了,有些时候,机会来了还是要想办法争取一下,要不,试试?
想通这些后,黄三把黄大爷送了回去,路上还把张建国说的事情,在心底好好的琢磨了一番,只觉得,他说的那些招还真的是可以。
这事情一旦成了,黄三想一想都很激动,这一晚上他都没睡好,一闭眼就是张建国说的那些话。
张建国回到家,父母在家正在生气,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元顺去找赵家人要医药费,被赵元成的哥哥赵元军怼了几句,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要不是当时有不少村民看着不对,帮着拉扯一下,张元顺说不定要吃大亏了。
“赵家人欺人太甚,仗着兄弟多,简直无法无天了,还威胁要动手打我,有本事把我打死呀,打死我他们也要偿命的,我都四十多岁了,有儿子有闺女活够本了……”
张元顺这话听的张建国头皮发麻。
父亲总是这种心态可要不得,赵家兄弟人多,没有赵元成还有赵元军和其他赵家人。
至于他想要杀人偿命,那也要看值不值。
“爸,你又说啥混话,咱们家下面有那条暗河,发财过上好日子那是指日可待,你的命可金贵了,你是瓷器犯得着和那些瓦块碰吗?那赵家人算什么东西,他们兄弟几个人的命加起来,都没你一个人值钱,可不能再这样说,也不要一个人去找人家……”
张建国板着脸把父亲训斥一顿,告诉这事得听自己的,他自有安排,这钱要不要没所谓,有证据就好,明天去乡里闹。
而且他还会找一些助力。
光靠蛮力是不行的,老百姓想办成一点事情,必须得想点办法或者借力。
而且父亲这脾气,总觉得把他留在老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像是一个炸药桶,张建国都担心他随时爆炸,就像是前世一样被人打死。
真到了那个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张元顺有些不高兴,但是被老婆何玉芳瞪了一眼后,也只有生闷气了。
儿子有主意,听他的准没错,毕竟这地下暗河就是他发现的。
晚上张元顺念叨着,说是家里钱这次花了不少,要不,再去卖点鱼?
“暂时不去了,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顺便,前后院墙都得赶紧修好,这也是大事……”
张建国有自己的主意,这个关键时候肯定有人注意到他们,特别是赵家人,晚上还是小心点。
他手里暂时也不缺钱,还是先把赵元成的事情搞定后,黄三的事情有眉目后,再去黑市靠谱一点,也不急于这一时。
第二天张建国要去乡里,赵信有些不高兴,村里要是多几个像张建国这样的混子刺头,他的工作就没法子展开了,所以赵信就让刘桂花直接给张建国记一个旷工。
这会还是靠工分吃饭分东西,没有工分过年连粮食都分不到。
刘桂花给张建国记零工分的时候,心底都替他担心,这没工分他们一家吃啥呀。
粮食都不够分的。
张建国出村没多久,就碰到赶着毛驴车的黄三,他是特意来这边等张建国的。
路上,黄三问张建国一句话。
“你有把握吗?几成……”
“有,足有七成以上,你要是配合,八成足够了!”
张建国一脸坚定的来一句,这让黄三的心都火热起来了,他看着张建国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他昨天说的事情有点让人不敢置信。
“我,要不,咱们先试试?”
“成,你到时候听我的就好,反正你没啥损失!”
张建国笑了一声,在路上很快和黄三达成了一致。
其实今天黄三很巧合的也去乡里,就说明一个问题,黄三还是信他的,所以这事能成。
只要这事成了,父亲的危机就能慢慢解决了。
也许,他就不用像前世一样被人活活打死,却无处伸冤。
路上,黄三和张建国聊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张建国没想到的,但是他都暗自记在了心底,就差拿个小本子记上。
黄三对于乡政府比较熟悉,而且他们民兵会经常送一些人来这边,赵元成的案子他打听一下,并且把相关人员和张建国介绍了一下。
张建国向相关工作人员叙述了赵元成被抓后,赵家人昨天还和自己父亲起争执,甚至动手的事情,也简单的说了一下,然后表达自己的希望,那就是对赵元成不和解严惩不贷。
“这个案子有点严重,最终要是判刑或者坐牢的话,是要送到县里去的……”
乡里的工作人员和黄三熟悉,很快告诉了他们答案,而黄三则表示,这事他熟悉,他来跑一跑就好,让张建国不要担心,直接等消息就好了。
果然等到张建国回村后一天,就有消息传出来,赵元成被送到县里去了,要判刑要坐牢。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家人,这下彻底慌了,被赵信推出来传信的杨雄,最后也撂挑子了,表示是自己最笨不会传话,让赵家人自己想办法,毕竟把人伤的那么重,让人家自己花费那么多钱,总得有所表示才行。
所以,当张建国正在看父亲带着几个村民修院墙的时候,赵信来了。
一起的还有赵诚,那赵诚手里还拿着一个竹子编成的篓子,里面放了一包糖还有一块肉以及两瓶水果罐头。
这礼物,算得上是特别的贵重。
可张建国都没看那些东西,直接表示他家很忙没空接待,连门都不让人进!
张建国没有理会他们这些人,而是专心的把那些从水井里面挖出来的石头扔掉。
他倒石头的时候,一直都很小心,还特意用棍子扒了扒那些石头,有人看到张建国那动作,根本没人能理解,说他疯了,有没有水源,看水井里就知道,看石头干嘛,还想在石头里找到金子吗?
“爸,继续挖,这里有红石头,我找到红石头了……”
此时的张建国居然喊了一句,因为他看到红石头,就是在他家地窖下面挖出来的红石头,
这水井底下居然也有?
这发现让张建国精神一振,看来自己猜测的还是正确的,这边的水井和地下暗河估计是相通的,只是挖的不够深而已。
果然张元顺听到儿子的话,立刻精神抖擞,这会也在水井下面发现那些红色的石头,他也十分高兴,因为这只有他们知道,红石头下面应该就有水。
两人确定这件事后,就没有别的想法了,一个劲的挖,轮流着往下挖。
又接连着挖了一天,这会村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还有人在说各种风凉话,后面就听张元顺惊喜的喊了一声。
“有水了,水来了……”
就是这一句喊,让本来还在观望的村民们一下子沸腾了,不住的往水井边挤去,有人还不相信的一个劲喊,让他看看。
等到带着泥浆的石头被挖上来后,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不少人都要帮着下去挖水井,而原本在水井上面冷眼观看的那些人,一下子都热乎起来,纷纷来帮忙。
许多人连外衣都脱了,争先恐后的要下井帮着挖井,而张元顺被人当成英雄一般,直接给请上来了,甚至有人要把他抱起来欢呼。
实在是赵家村久旱无水,大家吃水太难了,这要是这口水井出水了,则村里所有人吃水的问题解决了!
大喜事,这是天大的喜事!
张元顺被人端来一大碗的糖水,还有人端来一个洗脸盆,有人在下面代替他挖井,有人给他搬来凳子,也有人给他打扇子问他下面水井的出水情况。
“有水渗出,就是不多,我琢磨着还往下面挖个一两米,也许就够乡亲们吃水用了……”
张元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人众星捧月般的簇拥在中间,连黄三都挤不到他身边来。
一边的张建国看到这一幕,笑眯眯的打心底里高兴,父亲应该从来就没有过像这样的高光时刻,这辈子,他一定要好好活着,活成自己心底的那道光!
张建国父子两人和黄三发现新水源的时候,在赵家村成了最劲爆的消息。
全村所有人,都像是看热闹一般,全围上来了,哪怕到了天黑,所有人都举着火把,不愿意回去。
因为这口井的出水量,关系着全村人吃水的问题。
在大旱之年,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这消息已经传到乡里去,乡里都派人来检查挖井的工作。
而此时村民已经在黄三的安排下,分成了几班倒,每两个人下水井挖几筐泥沙,一个人举着火把,一个人负责挖,渗出的水已经有半米深,按照以往的经验,几乎不用继续挖等着出水就好了。
可大家伙缺水都缺怕了,这会都在坚持挖,希望水井的水能多涌出一些。
这样也够大家吃水用了。
一直到夜深了,最后一拨人浑身湿淋淋的爬上来后,说水井里面的水,已经有一米深了,黄三这才命令人们不用下去,现在派几个民兵晚上不休息,一直守在水井边。
“芷兰,在家吗?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外面突然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正在厨房和周勇军一起杀鱼的张建国忍不住朝着外面看了一眼,但就是这一眼,让他差点把手中杀鱼的刀给落到了地上。
周芷兰转头看向张建国,在看进门的郑泰,就忙着给他们介绍一下。
郑泰看到周勇军还是很客气的,在看到张建国愣了一下,眼神中隐隐有些不快,但好歹没有当场发作。
周芷兰也没在意,就是笑着招呼大家,张罗着做一桌饭菜。
张建国看到周芷兰在厨房忙碌的时候,看了一下郑泰,强压住心底的惊涛骇浪,只是问他父亲做什么工作的?
“我父亲和芷兰父亲一个厂子,他是厂长,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结婚了……”
郑泰对于眼前的张建国,有种淡淡的敌意,因为印象中周芷兰那是从没喊过外人在家里吃饭,特别是和他年纪相仿的男人。
这个张建国虽然是农村的,但是看着长得不是充满正气,但是看起来很帅,这种男人听说最讨姑娘家喜欢。
所以一开口,郑泰就把自己身份表露出来,他是周芷兰的对象,他们很快会结婚。
“风机厂的厂长的儿子?呼,那就对上了,你家就你一个独子对吧!”
张建国脸色一下子煞白,他不是因为郑泰父亲的身份,而是今天见到郑泰后,藏在脑海里的一幕冒了出来,他原本有些事情不敢确定。
但是和郑泰聊天后,有些东西已经藏不住了,被他完全都记起来了。
前世,他听到过一个当时很震惊人眼球的事情,那就是当时沸沸扬扬的残忍的杀妻案。
说得就是分机场一个姓郑的厂长的独生子,残忍的杀害她妻子,并且把人剁成碎块抛尸的案子,当时张建国也和很多人一样理解不了。
因为听说那个叫郑泰的杀人犯,独生子,家里条件特别的好。
父亲是厂长,妻子长得如花似玉非常的漂亮,郑泰很喜欢自己媳妇,但是心眼特别小,总是疑神疑鬼只要媳妇跟别人男人多说一句话,他就怀疑媳妇是不是给他戴绿帽子。
甚至觉得媳妇对他不好有外心了,背着他有别人男人,所以最后因为误会直接杀妻。
至于这个妻,张建国只是听人议论过,说是很漂亮,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还说是郑泰从小一起长大的,算得上青梅竹马可架不住郑泰疑心病重,最终酿成了惨案。
张建国当时也是唏嘘不已,哪会还有死刑,而且执行死刑的时候,还有不少的老百姓围观,张建国就远远的见过郑泰。
所以在他第一次听到周芷兰说起自己对象叫郑泰的时候,其实还有些不敢确定,只是心底不安,等到见到郑泰本人后,他才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周芷兰的对象,她以后要嫁给的男人,过不久多久,就会杀掉她。
周芷兰会死!
这一个发现,让张建国浑身冰冷,在看在厨房里忙碌的周芷兰,心底就有些不忍。
这姑娘,人还真的不错,除掉最开始两人有点误会外,她对笑笑那是真的好,而且很豪爽,也很大方,不像有的女孩子小心眼而又斤斤计较,不管从那个角度,都是一个不错的朋友。
像村里李小花家里就这样。
她家最近的邻居,都隔着她家有好几十米远,所以有点啥动静邻居基本上也是听不到的。
半夜里,有人砸她家窗户,还传来猫叫声。
李小花一下子惊醒过来,可她并不慌乱,而是转身点燃了家里煤油灯,冲着门外骂了两句。
“谁家的野猫没关好,又跑到老娘这里来偷腥?”
“是我!”
黑暗中没有听到猫叫声,却听到赵信的声音,这让李小花又惊又喜,左右看了一下孩子早睡着了。
至于他家男人,这阵子去修渠道了,夜里都是不回来的,可不就便宜了外人?
房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李小花那明显异于常人的胸部,让赵信笑逐颜开,其实李小花年纪也不小了,三十多岁还有孩子,长得也不是很好看,但是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养过几个孩子,胸部那是特别特别的大。
大到什么程度,村里人有时候开玩笑,都说李小花那是奶牛。
李小花平时看着很正常,跟自己家男人关系也不错,养了两个孩子家里日子也过得去。
可架不住李小花有点懒,拈轻怕重的不想干活总想舒坦点,所以一来二去就被赵信用点小恩小惠给收买了,两人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就滚到一起了。
平时赵信想到李小花这边来,就会给李小花的男人安排远一点的活,最好晚上不能回来的。
这样就方便给他留门,而赵信也没别的爱好,就是好那口,喜欢胸大的。
所以这李小花的男人,就长年累月一有啥远处不落家的活,基本就每次都少不了他,而李小花家里距离别人家远,加上赵信看着一本正经的,办事很隐秘,村里人知道这事的还真没几个。
毕竟,这李小花从名义上来说,他男人按辈分来算,还是赵信的侄子。
她算的上是赵信的侄媳妇。
两人进屋后,那煤油灯就灭掉了,屋子里传来一阵调笑声和各种少儿不宜的声音,这让藏在屋子外面的黄三目瞪口呆。
这,张建国还真是神了?
他当初说出让自己去盯着点李小花家里的时候,黄三还以为张建国疯了,毕竟李小花年纪也不小了,长得也不好看,还是赵信的侄媳妇。
这赵信看着一本正经的,平时都不和妇女开玩笑非常严肃,谁会想到他半夜里居然钻李小花的房间?
关键是,李小花还真就放他进来?
看来这两人在一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难怪每年冬天进山打猎的时候,李小花的男人虽然不是民兵,但是赵信都让黄三把他带进山,说是让他多弄点猎物回来。
现在想一想,这哪里是照顾侄子,让侄子多弄点猎物养家。
这明明是把侄子支开,跟侄媳妇滚到一起去,呸呸,这赵信可真不是东西呀!
藏得可真是深,自己以前咋没感觉到,还是张建国厉害。
黄三正想着事情呢,就看到那门又打开了,赵信偷偷摸摸的出来,这让黄三都有些鄙视。
眼看着赵信离开了,李小花这边也把灯吹灭了,黄三则蹑手蹑脚的离开了,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想了想去张建国。
晚上有点冷,黄三一直敲门,硬是把张建国从被窝里喊醒了。
张建国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看到黄三一脸兴奋的告诉他,他跟踪到了赵信,还真的去了李小花家里,他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动了,建国没死,还有气……”
一个衣服上满是补丁的瘦弱女人何玉芳,惊喜的喊了一声,并赶紧用手抹去眼角的泪水。
“回家,路边说这些不合适!”
张建国向四周看了看,这会虽然是傍晚,许多人家的厨房都冒起了炊烟,看样子是在做晚饭吃。
张建国和张元顺到家的时候,他家厨房也有炊烟,不过是何玉芳挽起一把稻草,烧了一点水,他家有点穷,一般晚上都是简单的煮点南瓜,或者弄一点疙瘩汤对付一顿。
南瓜粥能糊弄一下肚子,虽然到半夜能把人饿醒,可好歹饿不死人就成。
“爸,你跟我来……”
张建国一回家就把父亲带到后院,他们家有些破旧,正屋前面是一排青砖看着挺气派,但房子侧面和后面用的是土坯砖,这也是赵家村最常见的房屋样式。
村里人也想像城里人那样,住上青砖红砖大瓦房,可是砖头贵的很,大多数人家都会在房子最显眼的正面,弄一排青砖,但是不显眼的地方就用土坯砖,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张家的房子有后院,里面挖的有地窖,以前会放一些耐储藏的粮食红薯啥的。
只是今年大旱,红薯玉米收成都不行,偌大的地窖里空荡荡的,只放着四五个老南瓜,这就是未来一个月张家的粮食。
张元顺跟着儿子来到地窖,满脸的狐疑,地窖里确实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这里真的没有第三个人,而且两人说话,上面的人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爸,我多挑了半担水就被人打,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家地窖里有水井的话,咱们是不是就不用受赵元成的气?而且,有水的话,咱们可以在后院子里种菜,这样冬天也饿不着我们……”
张建国这一说,张元顺就直摇头。
挖水井,村里可不止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原本村里有好几口井,哪怕天旱吃水却没啥问题,可是架不住干旱时间太长了,开始只是村里一口井干了,后来接二连三的水井都干了,就剩下村东尾靠赵家那边一口井还有水。
可是就那口井,距离他们家挺远的,关键是村里有不成文规矩,每次打水只能打半担水,一家最多一天也只能打一次水。
这也是赵元成动手打人的理由,可是,张建国打一担水,那是有原因的!
“我观察过,我家这个位置低,而且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天旱地下水位下降,肯定要深挖才有水,与其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挑水,还受气,不如咱们在家挖一口井……”
张建国劝说着父亲张元顺。
前世,张建国家后院确实有地下暗河,只是以前并不被人知晓,只是后来他家挖地窖,挖着挖着就发现有底下溶洞,再深入一点就挖出了一条很大的地下暗河。
“这,家里也没啥钱,挖井需要不少钱,咱家也没啥吃的,而且你被赵元成打,这事还没完,咱们不能轻重缓急都不分吧,等手里的事情都忙完了,咱们父子再挖井也不迟……”
张建国有点犹豫,经历过大旱的人,对于挖井还是有些向往的。
“爸,你糊涂,轻重缓急,挖井才是大事,这天不下雨,回头菜肯定也种不活,搞不好今年村里要饿死人,或者有人出去逃荒,咱们要是把水井挖出来,说不定能在后院像去年那样种一堆大白菜,回头向生产队借点粮食,这日子也能过下去了……”
张建国发了一通火,而听到父子两人吵架的何玉芳也来到地窖,听到儿子的话,她非常赞同。
缺水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要是有一口井那该多好呀。
“那行,就听你们的,挖井,但是赵元成打你的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我得找他家讨个公道,我的儿子不能被人欺负……”
张元顺终于答应挖井了,不过还是没放弃要去找赵元成。
“讨公道的事情让我来,我是不会放过赵元成的,不过这事不能蛮干,他们家兄弟多,真动手打起来,我们会吃亏,爸,你放心,我不是那种能吃亏的人,打我的事,我一定会让赵元成付出代价,而且,赵家以后也不会有人好日子过……”
张建国恨恨的说了一句,前世他家被赵家欺负的家破人亡,这事他自然是放在心底会报仇。
但现在有些事情还没发生,而且赵元成运气特别好,他家有很多贵人和奇遇,想弄死很难,但是不妨碍张建国先收点利息啥的。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心,劲往一处使,哪怕穷也不怕。
所以在吃完一点南瓜汤后,安排两个妹妹早点休息,张建国和张元顺拿着一根松油枝,去地窖挖井。
何玉芳也来帮忙,这幸好是他家地窖本来就大,不然就这松油枝的烟味,都能把人眼睛熏疼。
本来家里是有煤油灯的,但是煤油得拿票去乡里买,太贵了,张家总是秉承着能省就省的原则,平时都是用松油枝照明,好在除了有点呛眼睛外,照明比煤油灯还亮。
张元顺干活是一把好手,地窖的土层开始也好挖,挖的土也没浪费,都送到院子堆积起来。
好的土壤打算沤肥种菜的,不好的土则都到家不远的一块低洼处填平,回头也可以用来种点瓜果蔬菜啥的。
这一挖一家人就干到半夜,这会也没啥水,只能把身上灰土抖一下,用攒着的水胡乱洗把脸,这洗脸水也没舍得倒,还得留着洗脚,回头再用来浇菜。
这一夜张建国很难受,肚子饿,浑身肌肉都疼累的不想动。
关键是全身上下都脏的要命,都可以搓泥了,可惜,这种日子不好熬呀!
不过一大早,张建国就出门了,走的时候告诉父亲,他去处理赵元成打人那事了,让张元顺别担心,听他的消息就可以了!
张元顺着急也没用,这会还在村集体做事,吃的大锅饭,这边村里干活是记工分的,壮劳力男的一般十分,女的干活麻利的能拿到八分。
像赵家村,虽然天不下雨,没有什么庄稼,但是村里还有大活要干,那就是修水利,家家户户都要出人。
不过去干活前,张元顺还是抽空跑到村长那边找他告状,他儿子张建国不能白白挨揍!
可惜,事情有点麻烦!
赵家村村长也姓赵,叫赵信,从辈分上说,是赵元成的亲叔叔,肯定要比张元顺关系要密切一些。
所以听完张元顺的告状,四十来岁的赵信先是咳嗽一声,然后慢吞吞的来了一句。
“这事,昨天我听到赵元成和我讲了,你儿子张建国有错在先,多挑一担水那是占了大家伙的便宜,你不知道现在水多紧张吗?赵元成敢勇于指出这问题,是个好同志,只是处理方式有点急了,这关键的时候,是不能多打水的……”
赵信有些皮笑肉不笑,说的话更是让张元顺心底来气,可赵信是村里的村长,他只能慢慢说。
“ 我儿子打一担水是有原因的,因为还得给黄大爷家送半担水……”
“哦哦哦,我知道了,好在你家建国也没出啥大问题,你别说了,要去上工了,你们小队今天的任务可不轻,快去吧……”
赵信嘴里支吾着,根本就没把张元顺的话放在心上。
他是赵元成的叔叔,整个村里赵家人最多,他不帮赵家人,难道还去帮人少的张家人?
何况,这事赵元成也没做错什么,张元顺一个老实人,就算是强词夺理那又怎么样,不过是嚷嚷两句,也没什么要紧的。
上工的时间到了,张元顺哪怕气的直跺脚,但是也不敢耽误公家去修水利,听到有人喊,赶紧去干活了。
这边张建国一大早,就去村里找断腿的黄大爷。
黄大爷在村里很有威望,因为他的腿是早些年打鬼子受伤的,退伍后就回了老家。
对于黄大爷这样的退伍老兵,国家每年是有补助的和照顾的,所以黄大爷吃喝不愁,比村里大多数人过的都好。
但是今年大旱,他也有一个难处,那就是吃水问题。
村里本来每家一日可以挑半担水,可有水的地方距离黄大爷家里很远,他又断了一条腿,根本不方便挑水。
张建国心非常善良,就想着自己年轻有力气,帮着黄大爷去挑另外半担水,这样一来,两家凑成一担水。
可赵元成却借此发难,哪怕张建国提到这事,也被他故意打断话头,并且照着张建国的脑袋给了他一砖头。
就这一砖头,当初也让张建国在床上躺了一二天。
其实昨晚上张建国也曾经左思右想,这赵元成和他是一个村的人,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看着也不是那种鲁莽不讲道理的人,为何对着自己,找到机会就下死手呢?
这模样,就像是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赵元成有种杀人灭口的感觉。
可是,张建国穿越回来后,脑子里乱糟糟的,以前多东西他也有些记不清楚,也搞不清楚自己和赵元成到底哪里结下深仇大恨?
要想让赵元成受到惩罚,张建国先去请黄大爷,把自己昨天的遭遇一说,果然黄大爷听后勃然大怒。
然后,张建国就用独轮车驮着黄大爷,去了几个地方。
第一个是村里民兵连长那边,说赵元成动手杀人未遂,这帽子有点大,把民兵连长黄三吓了一跳,可一看黄大爷领着张建国就沉默了,表示他会和村长说一声,要是这事属实,他会把人抓起来。
第二个张建国领着黄大爷去了乡里。
黄大爷是退伍老兵老资格,他退伍回乡村里是要专门派人照顾的,只是他自己怕给村里增加负担,一直没提这事,遇到张建国给他挑水送水,差点被人打死的事情。
在乡里一说出来,立马让乡长那边特别重视,马上就派人来赵家村了解情况。
村长赵信,还想帮着侄子赵元成说好话,说这是误会之类的,又说张建国开始没说明是给黄大爷挑水,这赵元成不知道,所以这事也不全怪他。
“我当时有向赵元成解释,他不听,他直接上砖头砸脑袋,这是想要我的命呀,就这种危险分子放在赵家村,我觉得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太没有安全感了,他这是杀人未遂……”
张建国看到乡里来了人,这会也不担心,直接把自己头上的伤口给大家看,并且把当时的情况又说得凶险无比,让人听着都胆战心惊的。
而黄三作为民兵连长也忙表示,这种狂暴分子确实要送到乡里去劳教改造才行,不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
赵信还想说话,可一看着情形不对,马上就退缩了,他这个村长还想多干几年,可不能为这小事把自己搭进去,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而赵元成被人带来的时候,先是大声喊冤,又骂张建国不是个东西,故意污蔑自己。
他原本只有十八岁,一米七的个头,国字脸看着人有几分帅气,可是此时他面目狰狞的看着张建国,那眼神藏着恨意,要是眼神能杀人,他已经把张建国砍死几次了。
赵元成先是指望着赵信救自己,可以看他眼神躲避,不敢看自己的眼睛,心底就有数,这赵信恐怕指望不上了。
“我是冤枉的,我真不知道张建国给黄大爷挑水,而且,他根本就没说,他是故意挑衅我,故意害我的……”
赵元成还在狡辩,却发现黄三他们根本就不听,只是表示,马上立刻把人押送到乡里去,让他把事情交代好,再看怎么处理?
一瞬间,赵元成知道,自己这是栽了,栽在这个和自己同岁的张建国身上了。
他此时忍不住端详着张建国。
张建国个头有一米七五,剑眉星目十分俊朗,算得上赵家村长得最俊的男人。
一想到这里,赵元成心底像是想起了什么,感觉到一阵的割裂和难受。
“张建国,你害我,冤枉我,这梁子两家结下来了,这事没完……”
赵元成被带走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冲着张建国喊了一句,惹得张建国嗤之以鼻。
自己开始好像也没咋惹他,赵元成都想弄死他,说得好像两家没梁子一样,要是没梁子,能下那样的黑手?
当他傻呀!
赵元成刚被带走,张建国就张罗着,先把黄大爷送回去,再去给他挑一担水。
他人还没动呢,就听到有人在喊。
“张建国,你给我站住……”
喊他的是赵元家,也是赵元成的弟弟,赵家的老三,他比张建国年纪大一岁。
“我二哥呢?你把我二哥怎么了?”
赵元家刚听到有人说,自己二哥因为打了张建国,被乡里来的人带走了,他赶紧跑来,却发现大哥不见了,只看到了张建国。
这会马上向张建国发难,那轻撇的嘴角,似笑非笑,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傲慢。
赵家有四兄弟赵元军,赵元成,赵元家,赵元国,在农村那是一霸,一般人家看到他们四兄弟,那都是忍气吞声能让则让。
所以养成他们兄弟目中无人,不讲道理的性子。
“你二哥被民兵连带走了,你有事问村长,咋的,想打人刚好,可以跟你二哥一起作伴……”
张建国面露讥讽之色,一边的赵信赶紧吼了赵元家一句。
村里赵家人抱团,赵元成这四兄弟给赵信办了不少事,他们也都最听赵信的话,被他一吼,虽然对张建国恨的牙痒痒,却也不敢在有所妄动。
只是这会赵元家看张建国都两眼喷火了。
张建国看都不看赵信和赵元家,只顾着跟黄大爷说话,恨他又怎么样,这会拿他根本就没办法!
他就喜欢这种,你看不惯我,但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你要小心点呀,你得罪赵家兄弟,以后就连村长,估计都不会给你好脸色看,当心,他给你穿小鞋……”
“没事,我不得罪他们,人家还是是要拿砖头拍死我,躲不掉的东西就迎面冲上去!”
回去的路上,黄三有些担心的提醒张建国,但是张建国倒是满不在乎。
他说的话让黄三一下子笑了,年轻就是好呀,不服就干,这个性格他喜欢。
张元顺中午散工回来的时候,嘴里还说着今天去找赵信,都快把人给气人了,人家那话说的好听,但就是包庇赵元成。
但是回到家里就听儿子说,赵元成已经被被民兵连长带人扭送到乡里,估计不坐牢也得劳教改造。
“真的,建国你这也太厉害了,赵信没拦着不让送去乡里吗?他可是赵元成的叔叔……”
张元顺一下子瞪大眼睛,满脸的不敢置信,他愤愤不平,知道儿子受欺负,想报仇,可是他的方法似乎不管用。
毕竟,村长可是包庇赵元成。
“乡里都来人了,村长有啥用,赵信要是秉公办事还好,他要是一意孤行包庇赵元成兄弟,我非想办法把他这个村长给弄下来,正事不干尽坑人,赵家村让这样人当村长,我呸……”
“嘘,你这孩子,少说两句,村长哪有那么容易被弄掉?这可是赵家村,全村人中,姓赵的最多……”
张元顺这会挺高兴的,还是儿子有本事,别看他年轻,一出手就把赵元成给收拾了。
晚上做饭的时候,张元顺还在跟着媳妇说这事,眼神里满是骄傲。
何玉芳正在小心的洗了一下南瓜皮,洗菜的水不舍得扔都攒着,晚上可以洗脸洗脚,天旱的水比油都贵呀!
就这南瓜,一家人都吃不饱,只能喝点南瓜糊糊,今天家里人高兴,何玉芳狠心的在煮南瓜的时候放了一小把白米。
今年天旱,地里粮食也没啥收成,他们还欠着集体的粮食,只能指望明年雨水好,能有个好收成,把欠集体的粮食给还了,一家人过年能吃一顿白面饺子。
“建国脑子是比你好用,晚上咱们多熬一熬,把地窖挖深一点,要是能打一口井,咱们就能多种点大白菜,有那些大白菜掺杂点粮食,冬天也能对付过去,要不,这今年冬天可咋过呀……”
何玉芳有些发愁,一家五口人,没有水也没有啥粮食,三个大人还好办,他家最小的闺女张红月也才五岁。
常年吃不饱,瘦的跟豆芽菜一样,看着都发愁。
“哎,这不是遭灾了,家家户户都这样熬,明年肯定会好点,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张元顺也叹气,这是老天爷不给饭吃,国家到处都遭灾,虽然也弄了一些救济粮到集体里,村里没饿死人都是好的,这要是赶在旧社会,饿死人都是常事。
晚上大家都吃了个半饱,每个人的碗都比洗过的还干净,又没啥油水,随便用洗菜水冲一下就行。
张家有三兄妹,张建国老大,今年十八了,老二是闺女张红梅,今年十岁,老三是张红月今年五岁。
吃了饭,张建国和父母下地窖,妹妹张红梅在家收拾,并且照顾张红月,让她早点睡。
地窖里,一家三口一直轮流着挖,他们挖出的土,都没舍得扔,堆积在后院里面,打算整理一下,等有雨的时候,种上大白菜。
“哎呦,这地窖下面怎么这么多红石头?石头下面能有水吗?”
何玉芳突然喊了一声。
“有,继续挖就是了,一直挖……”
张建国嘴里喊了一声,地窖出现红石头层,说明挖的比较深了,下面说不定就有什么变化。
果然,到第三天张建国晚上下地窖的时候,一铁钎砸下去,突然地窖就打穿了。
“爸妈,火把拿过来,这下面有溶洞……”
张建国压低声音喊了一下,语气中满是喜悦,因为他知道这溶洞下面是别有洞天,里面的好东西多着了!
一家三口拿了两个火把下到了地下溶洞。
张建国带着父母,在这个溶洞里转悠了大半夜,差点都迷路了。
火把最后都快熄灭了,他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里面通风,还有不少的石钟乳,关键是还有一条地下河,看到那条宽六七米宽的河流的时候,张元顺差点乐疯了。
要不是张建国拉扯着他,他当时就跳下河里,去试探深浅了。
在这吃水都快成问题的大旱之年,他们居然发现一条这么宽的地下河,这,这代表的价值简直不言而喻。
说夸张一点,就是这条暗河水,估计都可以解决方圆百里的人吃水的问题。
还有这个通风的底下溶洞,因为是晚上,他们只能感觉到里面通风不闷气,但是却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其它的通风口或者出口。
毕竟黑布隆冬的,这里面又太大了,短短一晚上根本就无法摸清楚地形。
加上他们带的火把快熄灭了,最后,是张建国和父亲又去溶洞几次,挑回来几担水,把家里大水缸都装满后,一家人这才把几个房门紧闭,窗户都关好,这才点了一盏煤油灯围坐一团。
此时一家三口,除了张建国神情还算平静外,张元顺和何玉芳两人此时难掩兴奋之色,那张元顺更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整个人有种恍惚不在人间的感觉。
“爸妈,我觉得,这件事咱们得瞒下来,我看过,这个溶洞应该是在咱家后山的地底下,这么大面积,说不定连着几座山都有可能,事情太大了,人心隔肚皮,想想咱们村长赵信那个人,他可不是个好东西……”
张建国分析着目前村里的情况,打算把发现溶洞地下暗河的事情给隐瞒下来。
他这边还在想着用什么措辞,怎么才能说服父母。
那边张元顺和何玉芳则几乎没犹豫点头,同意儿子的意见。
“对,对,这底下溶洞和暗河不要说了,瞒下来,咱们家孩子多又小,又没啥靠山,村里村长处事不公,这地下暗河要是被人知道了,我们不断保不住,估计要惹祸,甚至这房子,我们的性命都难说……”
张元顺年纪大一点,马上想到这地下暗河的事情被捅出去后,他们家不一定保得住。
前世,张建国觉悟高,坚持把这地下暗河的事情上报,最后家也没保住,这房子被赵元成大哥抢走了,他们一家几乎家破人亡。
“咱们一家人要齐心,你妹妹她们年纪太小,得瞒着才行,我们来合计合计……”
一家人很快意见统一下来,就是把地下暗河的事情瞒下来,而且他家不缺水的事情,也不能让人知道。
虽然这溶洞地下暗河从他家后院的地窖里下去,但是他家后院的院墙,都是那种年久失修的土院墙,有人稍微踮踮脚,就可以把他家后院看的一清二楚。
家里有水,肯定就要把大白菜和各种蔬菜种起来,这样一来,后院院墙要加高半米,至少隐蔽性和安全性要提上去。
有水,能种菜就能多养点鸡,回头鸡蛋那可都是钱。
张建国一家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去村里上工,眼睛都睁不开,但还得强撑着去干活。
等到傍晚散工回来,家里十岁的张红梅,已经把南瓜粥都煮好了。
家里有水了,何玉芳就把去年留的大白菜种子都拿出来泡泡,打算回头种到后院里,有青菜顶一顶,比回头饿肚子强。
张建国则在家里找了一个网,他打算趁着傍晚和父亲偷偷去地下溶洞看看,是否有透光透气的出口,再试试暗河中是否有鱼?
等他们下了地窖,走一段路后,隐约可以看白天溶洞里居然有光,在里面根本就不用火把,依然可以看到脚底下的路和暗河中有东西。
“这河里肯定有鱼,下网,抽空我们把这溶洞摸熟悉,肯定不止一个出风口……”
张建国张罗着和父亲找到一处河流狭窄的地方,两人用石头把水面堵住,只留下一个出口放渔网,然后弄出动静在这暗河里赶鱼。
他们赶鱼的时候,水里明显有动静,这让张元顺一阵紧张,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有动静,快,快收网……”
张元顺激动的不行,最近一直吃南瓜饭,一点荤腥都没吃到,这要是能抓条鱼煮点汤,也能填一下肚子呀!
渔网里特别沉,等捞上来后,他们才发现,这渔网里居然有好几条鲶鱼,还有不少肥肥的泥鳅等,那些鲶鱼最大的一条都有十多斤,最小的也有三四斤,就这一网下来,居然有四五十斤鱼。
这可让两人惊呆了,也高兴坏了。
谁会想到这地下溶洞的暗河里,居然有这么大这么多的鱼?
两个手忙脚乱了的把鱼放进桶里,高兴的继续放网,并且张罗着怎么处理这些鱼?
最后是张建国找了一个有水的低洼小水坑,直接把桶里放不下的鱼都倒进了水坑里,这样想吃的时候随便捞。
等到何玉芳让孩子睡下后,也偷摸下来了,看到那水坑里密密麻麻都是鲶鱼和泥鳅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天啦,这水坑里,怕不是有大几百上千斤鱼了,他们这是挖到宝贝了。
一家人也不敢把鱼带回去吃,怕鱼香味道太诱人了,最后还是何玉芳最后偷摸着,从家里拿下来一套锅和碗,就用暗河的水,熬了满满一大锅奶白色的鲶鱼汤。
也不知道是他们饿了,还是这鱼本身没污染鲜美异常。
不管是肉还是鱼汤,让他们一家三口吃的是泪流满面。
因为太香了,关键还没啥刺,都是细嫩的鱼肉,一嗦就全部进了嘴巴里,雪白紧实的鱼肉让人觉得十分满足。
“我一会再给红梅和红月煮一锅,让味道散一散后,再端上去让她们也解解馋,有这么多,我们家可就不会饿肚子了!”
何玉芳脸上的喜悦藏不住,天天喝南瓜稀饭,清汤寡水的可把人馋坏了。
他们家自从闹旱灾以来,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像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那才是人过的。
“爸,吃饱饭了我们把这鱼收拾一下,今晚上我们去个好地方……”
张建国看着这上千斤的鱼,也是两眼放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