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屋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巷口里的晨光结局+番外

巷口里的晨光结局+番外

城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白,有些告别是为了让更合适的温暖,走进生命里。除夕前夜,缝纫铺的玻璃上贴着糖糖剪的窗花,红纸上歪扭的小猫图案,像极了“巷口公主”。陈师傅的母亲从老家寄来腊肉,林小满蒸了糖糖爱吃的枣花馍,三个人围坐在煤炉旁,看春晚的小品笑得前仰后合。糖糖突然举起新顶针,对着灯光说:“妈妈的顶针和陈叔叔的戒指,碰在一起会发光!”陈师傅的耳尖突然发红,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里面是枚银戒指,款式简单得像段缠绕的线。“我妈说,缝纫铺的女人需要枚结实的戒指,”他挠挠头,“能帮你穿针,也能帮你扛生活。”林小满看着戒指,想起这半年来,他修过的每盏灯、送过的每碗汤、帮糖糖扎过的每根辫子,忽然发现,原来幸福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藏在这些日常的琐碎里。立春那天,巷口的积雪...

主角:糖糖林小满   更新:2025-04-12 21: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糖糖林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巷口里的晨光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城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白,有些告别是为了让更合适的温暖,走进生命里。除夕前夜,缝纫铺的玻璃上贴着糖糖剪的窗花,红纸上歪扭的小猫图案,像极了“巷口公主”。陈师傅的母亲从老家寄来腊肉,林小满蒸了糖糖爱吃的枣花馍,三个人围坐在煤炉旁,看春晚的小品笑得前仰后合。糖糖突然举起新顶针,对着灯光说:“妈妈的顶针和陈叔叔的戒指,碰在一起会发光!”陈师傅的耳尖突然发红,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里面是枚银戒指,款式简单得像段缠绕的线。“我妈说,缝纫铺的女人需要枚结实的戒指,”他挠挠头,“能帮你穿针,也能帮你扛生活。”林小满看着戒指,想起这半年来,他修过的每盏灯、送过的每碗汤、帮糖糖扎过的每根辫子,忽然发现,原来幸福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藏在这些日常的琐碎里。立春那天,巷口的积雪...

《巷口里的晨光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白,有些告别是为了让更合适的温暖,走进生命里。

除夕前夜,缝纫铺的玻璃上贴着糖糖剪的窗花,红纸上歪扭的小猫图案,像极了“巷口公主”。

陈师傅的母亲从老家寄来腊肉,林小满蒸了糖糖爱吃的枣花馍,三个人围坐在煤炉旁,看春晚的小品笑得前仰后合。

糖糖突然举起新顶针,对着灯光说:“妈妈的顶针和陈叔叔的戒指,碰在一起会发光!”

陈师傅的耳尖突然发红,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里面是枚银戒指,款式简单得像段缠绕的线。

“我妈说,缝纫铺的女人需要枚结实的戒指,”他挠挠头,“能帮你穿针,也能帮你扛生活。”

林小满看着戒指,想起这半年来,他修过的每盏灯、送过的每碗汤、帮糖糖扎过的每根辫子,忽然发现,原来幸福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藏在这些日常的琐碎里。

立春那天,巷口的积雪开始融化,“巷口公主”在梧桐树下打盹,糖糖蹲在旁边给它织围巾,用的是林小满剩下的毛线。

陈师傅推着自行车,车筐里装着给缝纫铺的新布料,阳光穿过他的镜片,在林小满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摸着口袋里的顶针和戒指,忽然明白,母亲说的“缝补日子”,原来就是用爱与陪伴,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织成温暖的网。

缝纫机再次发出“嗒嗒”声,这次缝的是件红色的棉袄,为糖糖准备的元宵节新衣。

袖口处,她绣了两朵并蒂莲,旁边是朵小小的蒲公英。

巷口的风带来远处的鞭炮声,糖糖的笑声像串清脆的风铃,陈师傅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

林小满忽然发现,在这个小小的巷口,在这台老旧的缝纫机旁,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人与她一起,在生活的褶皱里,慢慢缝补,渐渐生长。

元宵节的灯笼街像条流动的银河,糖糖攥着陈师傅的手,仰头望着头顶的走马灯,裙摆上的蒲公英刺绣在红光里明明灭灭。

林小满提着刚买的兔子灯,暖黄的灯光映着摊位上的文创产品——印着“巷口公主”图案的帆布包,正是糖糖上周在水泥地上画的涂鸦。

“这位女士,您女儿的画特别有灵气!”

穿汉服的店主举着手机,屏幕里是糖糖蹲在梧桐树下
起。

“小满,”他的声音像浸了秋阳,“我知道你怕重蹈覆辙,怕缝纫机的‘嗒嗒’声盖过心跳声。

但你看,这半年来,我们缝补的不只是衣服,还有彼此的日子。”

糖糖抱着“巷口公主”蹲在旁边,小猫的尾巴轻轻扫过他们交叠的手。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缝纫铺的招牌在晚风中摇晃,新漆的“小满缝纫铺”旁边,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承接顶针与戒指的故事”。

林小满摸着两枚金属的温度,忽然明白,母亲的顶针从来不是孤独的,它一直在等一枚能与它经纬交织的戒指,就像她一直在等一个能与她共织生活的人。

缝纫机再次响起,这次缝的是件情侣围裙,上面绣着糖糖画的三个小人,手拉手走在铺满顶针和戒指的小路上。

陈师傅的母亲在厨房煮长寿面,糖糖追着“巷口公主”跑过青石板,巷口的晨光依旧温暖,却比以往多了份踏实的重量——那是爱与信任织就的、最牢固的经纬。

冬至那天,缝纫铺的玻璃上结着冰花,林小满正在给陈师傅改工装,口袋里缝了个暗袋,专门放他的顶针和戒指。

糖糖趴在窗台上,看陈师傅在巷口扫雪,突然指着他的背影喊:“妈妈,陈叔叔的影子和我们的影子连在一起啦!”

阳光穿透冰花,在缝纫机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林小满摸着口袋里的两枚金属,忽然听见陈师傅哼起歌,是她教糖糖的那首《缝纫谣》:“一针一线连经纬,一梭一杼织时光……”巷口的风送来烤红薯的香气,“巷口公主”在新窝里伸懒腰,社区主任推着载满年货的三轮车经过,车铃叮当作响。

林小满望着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巷口,忽然懂得,所谓幸福,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缝缝补补中,发现每道裂痕里都藏着光,每段时光都值得被温柔编织。

腊月初八的清晨,巷口飘着腊八粥的甜香,林小满在缝纫机前给糖糖织棉手套,毛线里混着陈师傅母亲寄来的驼绒,手感软得像团云。

糖糖趴在窗台上数冰花,忽然指着楼下喊:“妈妈,陈叔叔在给流浪猫搭房子!”

陈师傅的工装裤上沾着木屑,正在用旧木板钉猫窝,鼻尖冻得通红。

林小满找出半块红色的灯芯绒,剪了朵小花缝在
支起了第一个修补摊。

竹制的折叠桌上摆着各色线团,糖糖蹲在旁边给纽扣分类,把圆形的归成“太阳”,方形的归成“积木”。

穿花衬衫的王阿姨抱着条开线的真丝裙过来,手腕上的玉镯撞在缝纫机上:“闺女,这裙子是我结婚时做的,能补吗?”

林小满接过裙子,指尖触到腰间的暗纹——是手工绣的并蒂莲,针脚已有些松散。

她选了支最细的绣花针,穿入与原裙相近的米白色丝线,糖糖突然指着布料上的破洞:“像月亮缺了角!”

于是她在破洞周围绣了圈星星,针脚收束处特意顿出小尖,像母亲当年在她校服上绣名字时的独家印记。

收摊时,陈师傅骑着自行车经过,车筐里装着给“巷口公主”的猫粮:“今晚社区放露天电影,《城南旧事》,带糖糖来看吧。”

幕布挂在老槐树间,糖糖靠在林小满怀里打哈欠,陈师傅坐在旁边,悄悄往她们手里塞了包瓜子。

银幕上的英子在胡同里奔跑,巷口的风掀起糖糖的裙摆,林小满忽然发现,生活正在这些细碎的温暖里,慢慢缝补出裂痕。

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林小满在缝纫铺门口搭了个塑料棚,雨水顺着棚顶流成串,在地面砸出小水洼。

糖糖穿着雨靴在水洼里跳,突然滑倒在青石板上,膝盖磕出红肿。

林小满刚要去扶,陈师傅已撑着伞跑来,怀里抱着个铁盒:“我妈说用蒲公英煎水洗伤口好得快。”

缝纫机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林小满给糖糖缝了件防水罩衣,面料是客户送的旧帐篷布,袖口绣着三朵小蒲公英。

陈师傅坐在小板凳上帮她穿针,指尖不小心划过她的手背:“你这顶针该换了,边缘都磨薄了。”

他说话时,雨水正从塑料棚边缘滴落,在他工装裤上晕开深色的花。

深夜打烊时,林小满发现缝纫机抽屉里多了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枚新顶针,银质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花纹。

布袋上系着张纸条,是糖糖的歪扭字迹:“陈叔叔说,妈妈的顶针要亮晶晶的。”

她摸着顶针的纹路,忽然想起上周陈师傅帮她修电灯时,梯子上掉下来的那枚旧顶针——原来他都看在眼里。

开学前的周末,缝纫铺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穿校服的男孩攥着书包带,校服袖口
猫窝顶,糖糖非要在里面塞张自己的照片:“这样‘巷口公主’就知道,这是糖糖的家。”

陈师傅看着她们母女忙碌,忽然说:“其实,我早就想给你们搭个‘家’。”

这句话像颗小火星,在林小满心里轻轻炸开。

她想起昨夜整理他的工具箱,发现底层藏着本相册,里面贴着糖糖从四岁到六岁的照片——原来他默默记录着她们的每个瞬间。

缝纫机的针脚突然歪了半寸,她低头掩饰发红的眼眶,却听见陈师傅在身后轻声说:“不着急,我可以等,等到你愿意把我的名字,缝进你们的户口本。”

社区组织的跨年晚会上,糖糖穿着林小满新做的蓬蓬裙,裙摆上绣着会发光的蒲公英,在舞台上像只小蝴蝶。

陈师傅坐在观众席,手里攥着个丝绒盒,里面是他跑了三家银匠铺定制的戒指——戒圈上刻着缝纫机的针脚纹路,旁边嵌着半枚旧顶针的碎片。

“下面有请林小满女士上台,展示她的‘巷口记忆’系列刺绣!”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林小满抱着装裱好的刺绣走上台,画面上是青石板、梧桐树、缝纫机和三个手拉手的小人,角落绣着小小的顶针与戒指。

聚光灯下,她看见陈师傅的眼睛亮得像星子,忽然想起他说过:“你绣的不是图案,是我们的日子。”

晚会结束后,陈师傅把戒指塞进她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丝绒传来:“这是用你母亲的顶针融了一半做的,另一半我留着,等你愿意和我拼完整。”

糖糖不知何时凑过来,举着自己用橡皮泥捏的“结婚戒指”:“妈妈戴陈叔叔的,糖糖戴自己的!”

元宵节前的周末,林小满站在派出所的户籍室,手指捏着户口本微微发颤。

陈师傅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外套,袖口还留着点缝纫机油的痕迹——那是今早帮她修锁时蹭的。

糖糖趴在柜台上,把下巴搁在新办的身份证上,照片里的小辫子上别着朵菌丝做的蒲公英。

“林小满女士,您确定要添加陈建国先生为户主吗?”

户籍员的声音惊醒了她。

林小满抬头,看见陈师傅正紧张地搓着顶针,那个她去年送他的、刻着“平”字的银顶针。

忽然想起昨夜他在缝纫铺说的话:“我不要你做我的合伙人,我要做你的家人,和你
一起扛缝纫机,一起接订单,一起听糖糖半夜踢被子。”

户口本打印出来的瞬间,糖糖抢过来看,指着“陈糖糖”的名字咯咯笑:“现在我们三个的名字,都在同一张纸上啦!”

陈师傅的手轻轻覆在她们交叠的手背上,体温透过初春的薄衫传来,像台永远温暖的缝纫机,在时光里“嗒嗒”地走着。

惊蛰那天,巷口的梧桐树冒出新芽,“巷口公主”的窝里多了三只小猫,糖糖蹲在旁边数胡须,陈师傅在给猫窝加装防雨棚。

林小满坐在缝纫机前,给新出生的小生命缝小毯子,针脚间绣着小小的顶针和戒指图案。

社区主任送来新的招牌,“小满缝纫铺”旁边,终于加上了“陈记”两个小字。

阳光穿过窗棂,照在墙上的全家福上——糖糖挂在陈师傅脖子上,林小满手里拿着顶针,三个人的笑容比春天的阳光还要明亮。

缝纫机的皮带轮转动着,卷着新的布料,也卷着新的日子。

林小满摸着无名指上的戒指,感觉母亲的顶针温度与陈师傅的戒指温度,在时光里慢慢融合。

原来,最好的缝补不是掩盖裂痕,而是让新的温暖,沿着裂痕生长,最终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住所有的风雨与寒凉。

巷口的风送来孩子们的笑声,糖糖正在教团团认识“顶针”和“戒指”的区别,陈师傅蹲在旁边当听众,偶尔插句话:“顶针是妈妈的魔法,戒指是爸爸的承诺。”

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个平凡却温暖的故事,轻轻鼓掌。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