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陈友谅朱文正的其他类型小说《明朝:可以靠关系,他非要靠实力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逍遥御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众人此时也都看到了朱文正,立即收起吊儿郎当的模样,整理好官服,打起精神来,跪地行礼。“下官等叩见平章大人!”朱文正走到大炮车架旁边站定,挥挥手道:“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平身!”他大略端详了一下红绸布盖着的加农炮,望向杨璟,嘴里只蹦出两个字:“如何?”杨璟知道朱文正的意思,是在问大炮铸造的情况,拱手行礼,小声汇报道:“昨日属下带领炮匠们到郊外试射过了,威力惊人,保障万无一失!”朱文正点点头,向诸位官员道:“自本官就任以来,立即着手在湖广行省推行工业新政,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但本官听闻有部分大人,认为本官搞的是奇技淫巧之道,对本官的新政颇有微词,这很不好!本官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大人,工业非但不是奇技淫巧,反...
《明朝:可以靠关系,他非要靠实力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众人此时也都看到了朱文正,立即收起吊儿郎当的模样,整理好官服,打起精神来,跪地行礼。
“下官等叩见平章大人!”
朱文正走到大炮车架旁边站定,挥挥手道:“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平身!”
他大略端详了一下红绸布盖着的加农炮,望向杨璟,嘴里只蹦出两个字:“如何?”
杨璟知道朱文正的意思,是在问大炮铸造的情况,拱手行礼,小声汇报道:“昨日属下带领炮匠们到郊外试射过了,威力惊人,保障万无一失!”
朱文正点点头,向诸位官员道:“自本官就任以来,立即着手在湖广行省推行工业新政,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但本官听闻有部分大人,认为本官搞的是奇技淫巧之道,对本官的新政颇有微词,这很不好!本官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大人,工业非但不是奇技淫巧,反而是强国重器,将来会是我们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重要倚仗!”
“今日将诸位召集于此,主要目的就是想让诸位共同见证工业新政的第一个成果,以安各位大人之心,让大家统一思想,按照本官的规划,跟随本官的步伐,将这工业新政迅速推行下去!”
他一手抓住红绸布,注视着靶场上的诸位官员,沉声道:“诸位大人看好了,这就是我们工业新政的第一件杰作,镇国大杀器——神威无敌破虏大将军炮!”
朱文正一把扯下红绸布,露出黝黑巨大的铁筒炮身,众人从没见过这么巨大的火炮,不禁议论纷纷。
胡美盯着火炮瞧了半天,还是没忍住开口问道:“平章大人!我老胡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可平素里见过的火炮都是喇叭口、短炮身,这不管是在陈九四军中还是在鞑子军中,都没有这么奇形怪状的火炮!”
朱文正哈哈笑道:“若是本官的火炮和你见过的一样,怎么能显出本官火炮的独特之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日为诸位试射一炮!”
小弟朱文英一脚踢开放置炮弹的箱子,那里面装满了圆滚滚的铅制炮弹,见杨璟指挥士卒们在炮管内装好定量火药,插上炮捻子,便将铅弹塞入炮管内。
朱文正绘制大炮图纸的时候,不仅在炮口和尾部装有准星和照门,还安装了标尺,他从杨璟手里接过火把,指挥士卒调整炮口,将其对准靶场远处巨石垒就的假山。
他伸出拇指,左右眼交替,使用拇指测距法,测出了假山的大体距离,随即命令士卒调整炮口高度。
“诸位请看好!三炮之内,本官会将远处那座假山轰的粉碎!”
听闻此言,在场官员沸腾了,一个久经战阵的官员高声喊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碗口铳那么先进的火炮,也不过能打出三十丈距离,能不能击中还另说!”
他指着那座假山,激动的手舞足蹈道:“那座假山,少说也有二百五十多丈距离,连边都擦不到,怎么可能打的中?打死我我也不信!”
朱文正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尊前膛加农炮是他在后来的红夷大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射速更快,射距更远,最远能打出九百多丈,也就是近3公里距离。
加上他的标尺、准星、照门,二百五十丈内击中那么大的目标,简直是信手拈来,毫无挑战性可言。
张士诚援军心急如焚,仓皇出征接应,企图挽回败局。消息传到汤和耳中,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冷笑:“贼军,你这是自投罗网啊!”
他与徐达相视一眼,两人心领神会,围点打援的计划就此敲定,汤和主动承担起此次打援的重任。
他带领士兵们来到皂林,此地地势险要,四周群山环抱,茂密的树林如同天然的屏障,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
汤和精心布置好伏兵,士兵们藏身于树林之中,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他们手中紧紧握着兵器,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每一个人都明白,这场战斗将决定湖州之战的最终胜负。
张士诚的军队一路急行军,抵达皂林时,早已疲惫不堪,人困马乏。士兵们脚步虚浮,嘴里喘着粗气,队伍中弥漫着一股疲惫与沮丧的气息。
汤和见时机已到,猛地将手中令旗一挥,扯着嗓子大喊:“兄弟们,冲啊!杀贼立功,就在此刻!”刹那间,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伏兵如猛虎下山般从树林中冲了出来。
张士诚的军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士兵们吓得脸色惨白,四处奔逃。汤和手持长刀,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他的刀法凌厉,刀光闪烁间,敌人纷纷倒下。
在汤和的勇猛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令人始料未及。此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层层水花,整个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泥沼。
谢再兴见状,当机立断,借助这风雨之势,突围而出,在风雨的掩护下,如离弦之箭般冲出敌阵。
张士诚的援军经此两战,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士兵们被恐惧和绝望所笼罩,再也无力救援湖州。
而湖州城在五太子和谢再兴突围后,已无人坚守。徐达趁势发起总攻,一时间,攻城的战鼓声、士兵的喊杀声交织,不久,城门被攻破,湖州易主。
湖州平江战火胶着,西北大地也烽火连天。
汉中,这座雄踞川陕咽喉的重镇,此刻正被浓厚的战争阴云所笼罩,每一寸空气都仿佛被紧张与肃杀浸透,局势一触即发。
占据川蜀的军阀明玉珍,正对汉中虎视眈眈。
他天生右眼重瞳,自幼便在眼眸深处藏着一股迥异于常人的锐利与英气。早年,面对乱世的纷扰,为护乡邻周全,他振臂一呼,加入反元的征程,四方乡勇云集响应。
投身徐寿辉麾下后,明玉珍好似蛟龙入海,凭借着非凡的胆略与过人的智谋,在一场场残酷血腥的战役中,如同一把利刃,左冲右突,脱颖而出,麾下兵马也日益壮大,逐渐成为割据一方、令人瞩目的豪杰。
如今,明玉珍已在四川建立了大夏政权,势力范围以富饶的四川盆地为核心,像一张不断延展的巨网,涵盖了今四川大部、重庆,以及陕西、云南、贵州的部分区域 。
据守汉中的,是元朝陕西平章政事李思齐。
他手握重兵,历经多年的官场沉浮与战场厮杀,是元朝拱卫西北的擎天之柱。
多年来,他率军四处镇压各地起义,双手沾满鲜血,在西北一带威名赫赫,让人闻风丧胆。
说着,他又斜眼瞟了瞟朱文英,继续阴阳怪气地说:“哼,朱文正这是想抢功想疯了吧,随便弄点东西就说是秘密武器,也不怕被人笑话。”
朱文英听到徐达如此诋毁兄长,心中顿时怒火中烧,他紧握着拳头,向前一步,怒视着徐达说:“徐将军,我兄长……大都督一心为义父效力,你怎可如此污蔑于他!今日你对大都督不敬,我朱文英绝不能容忍!”
徐达一听,也来了火气,往前一站,毫不示弱地回应道:“怎么,臭小子!你还想动手不成?就凭你,也敢跟我叫板?”
“老子当年跟吴王出来打江山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周围的士兵们纷纷往后退,给两人让出了一片空地,常遇春等人赶忙上前劝阻,朱元璋也眉头紧皱,喝道:“都给我住手!成何体统!”
但朱文英此刻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他大声说道:“徐达,你若不信这大将军炮的威力,我愿与你立下军令状!你我各领一军,你攻南门,我携重炮攻北门,看谁先拿下平江!若是我输了,任凭你处置;可若是我赢了,你须当面向大都督赔罪!”
“赔罪?要是你小子都能比我先入城,老子脑袋赔给你!”徐达冷笑一声,心想:“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我倒要看看你这所谓的‘大将军炮’有多大能耐!”
朱文英气红了眼,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好,一言为定!你徐达也是军中元老,到时候可别耍赖!”
朱元璋见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思索片刻后,点头说道:“也罢,就依你们所言。若能破城,不论是谁,皆有重赏;但若是耽误了军机,休怪我军法处置!”
攻城之日,徐达率领大军在南门外摆开阵势,他身先士卒,挥舞着长枪,呐喊着指挥士兵们抬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冲向城门。城上的守军见状,立刻万箭齐发,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
徐达的士兵们一批批倒下,但他们毫不退缩,前赴后继地冲锋。然而,南门城墙实在太过坚固,尽管徐达使出浑身解数,依旧难以突破。
与此同时,朱文英在北门外也开始了进攻。他指挥士兵们将加农炮一字排开,调整好角度,装填弹药。
随着一声令下,“轰!轰!轰!”
加农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弹如闪电般射向城墙。每一发炮弹落下,都在城墙上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砖石飞溅,城上的守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哭喊声一片。
仅仅几轮炮击,北门城墙便千疮百孔。朱文英抓住时机,大喊:“兄弟们,冲啊!”率领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门。
南门的徐达听到北门传来的炮声和喊杀声,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朱文英的加农炮威力如此巨大。但他不甘心就此认输,更加疯狂地指挥着士兵进攻。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北门的守军在加农炮的攻击下早已丧失了抵抗能力,朱文英的士兵们顺利攻入城中,打开了城门。
徐达看到北门已破,心中满是不甘和懊悔,但也不得不承认朱文英的“大将军炮”确实厉害。
朱元璋得知城破的消息,大喜过望,对朱文英赞不绝口:“正儿和英儿此举,实乃大功一件,有了这神威无敌破虏大将军炮,何愁天下不定!”
徐达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遵守约定,走到朱元璋面前,不情愿地说道:“我输了,吴王,请斩我头!”
随着敢死队在城东北角撕开一道口子,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赵雄见大势已去,仍拒不投降,继续率领残兵抵抗,他挥舞着长枪,声嘶力竭地喊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最终,赵雄战死沙场,奉节城被成功攻克。
与此同时,汉中战场上,明玉珍正与元军李思齐打得难解难分。他手持长枪,在战场上左冲右突,高声呼喊着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将士们,拿下汉中,三日不封刀!”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慌慌张张地跑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明玉珍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中长枪差点掉落:“什么?奉节被围,巫山也有敌军阻拦?” 他心急如焚,急忙招来万胜。
万胜赶来时,明玉珍满脸焦急,来回踱步:“万胜,如今奉节危急,重庆恐有失,你速速率领两万精锐回援!务必冲破巫山防线,保住重庆,至少要救回你明升侄儿!” 万胜领命后,心急如焚,马不停蹄地率领大军赶回重庆。
当万胜率军抵达奉节时,看到朱文辉和朱文司严阵以待的防线,心中一惊,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没想到吴军动作如此之快,竟已在此设伏。”
但他深知奉节的重要性,若不能突破防线,重庆危在旦夕。于是,他咬咬牙,下令全军强攻:“给我冲,一定要冲破防线!”
大夏军如潮水般冲向吴军阵地,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试图冲破吴军的防线。
朱文辉和朱文司指挥士兵们顽强抵抗,何文辉站在高处,大声喊道:“兄弟们,死守阵地,不能后退一步!”
他们用强弩射击敌军,弩箭如雨点般射向敌军,敌军纷纷倒下;用石块砸向敌军,巨石滚下山坡,砸得敌军血肉模糊;用长枪刺杀敌军,枪尖闪烁着寒光,刺进敌军的胸膛。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
万胜见强攻不下,又采用迂回战术,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到吴军阵地后方,试图前后夹击。但朱文辉二人早有防备,他们提前在后方布置了伏兵。
当大夏军的迂回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将其打得落花流水。
万胜接连受挫,士气低落,他满脸阴沉,心中十分不甘:“难道我真的无法突破这防线?”
但他仍不甘心失败,继续组织进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一日之内,阵地多次易手。
朱文辉和朱文司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们的战袍被鲜血染红,但依然坚守阵地,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挡住敌军,为朱文英争取时间!
就在万胜苦苦支撑之时,朱文英攻克奉节的消息传来。万胜得知奉节已失,重庆危在旦夕,心中绝望,脸色变得惨白:“完了,一切都完了……”
此时,他的军队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已无力再战。无奈之下,万胜只得率领残部撤退。
朱文英攻克奉节后,马不停蹄地向重庆进军。此时,重庆城中的守军得知奉节已失,不败战神万胜回师救援被阻滞兵锋,人心惶惶。
明玉珍在汉中得知消息后,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势已去。
朱文英的军队很快抵达了重庆城下。他望着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心中明白,这将是一场硬仗。
但他毫不畏惧,他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必须尽快攻克重庆,否则一旦敌军援军赶到,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明玉珍身披玄色软甲,内衬素色劲装,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在阵前缓缓巡视,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如同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他看着眼前严阵以待的元军,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元军看似气势汹汹,但我们也毫不畏惧。记住,按计划行事,不可冲动。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唯有冷静,方能取胜。”
副将点头应道:“将军放心,兄弟们都憋着一股劲,就等着给元军一点颜色瞧瞧,定不会让元军小瞧了咱们!”
而在元军阵中,李思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便是消灭反贼的大好时机,给我冲,杀他个片甲不留!让这些反贼知道,我大元的威严不可侵犯!”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不远处的一座隐蔽山岗上,朱文正手持单筒千里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朱文正望着川蜀方向,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兴奋地对身旁的侍卫说道:“你瞧瞧这川蜀大地,真是天府之国,膏腴之地啊!”
“明玉珍势单力薄,又与李思齐战事焦灼,这不就是送到嘴边的肉吗?等他们两败俱伤,我便坐收渔翁之利,拿下汉中,立下大功,到时候叔父定会对我刮目相看!”
侍卫忧心忡忡地说道:“公子,虽说这是个好机会,但这两方势力都不容小觑,咱们还是得小心行事。万一稍有不慎,陷入他们的争斗之中,可就麻烦了。”
朱文正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怕什么?他们打得越激烈,对我们越有利。你就等着瞧吧,用不了多久,这汉中就是我们的了!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两只争斗的困兽,而我,将是最后的赢家。”
战场之上,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元军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但明玉珍的军队防守严密,如同坚固的城墙,一次次将元军击退。
与此同时,明玉珍派出的小股部队也在不断地骚扰元军的侧翼,寻找着元军的破绽。
随着战事的持续,双方都有不少伤亡,局势陷入了僵持。明玉珍看着战场上的形势,心中暗暗焦急,他对谋士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尽快打破僵局。城中内应可有消息传来?”
谋士摇摇头,神色凝重:“还没有,或许是时机未到。不过,我们可以加大对元军粮草补给线的骚扰,迫使他们分兵回援,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
明玉珍沉思片刻,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传令下去,让伏兵即刻行动!务必给元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在元军大营中,李思齐也在为战事的僵持而烦恼。幕僚再次进言:“大人,如今战事胶着,我军伤亡不小。不如还是按照之前的计策,坚守城池,等待时机。以我们的实力,只要坚守住,他们迟早会露出破绽。”
李思齐面色阴沉,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说道:“好吧,传令下去,全军撤回城内,加强防守。同时,派人加紧搜寻明玉珍的粮草辎重,务必将其摧毁!我倒要看看,没了粮草,他们还能撑多久。
而朱文正,则始终在山岗上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等待着那个能让他一举成名、改变局势的绝佳时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