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赵铭的声音突然低沉,“比如,提供一份正经工作,再帮你还清债务。”
苏晓雨怔住,杯中红酒在桌面洒出猩红斑点。
她从未想过,会有陌生人对她伸出援手,尤其是在这个人人只看利益的地方。
“为什么?”
她轻声问,“我不过是个会所陪酒女。”
赵铭的目光穿越她的瞳孔,仿佛看到22年前的某个雨夜——好友苏明临终前,将一封沾着血的信塞给他:“照顾好……女儿……晓雨……”。
这些年,他走遍深圳,却在会所的霓虹里,撞见了命运的馈赠。
“因为,”他缓缓开口,“你让我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人。”
苏晓雨没再追问,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上的红色甲油已斑驳——这双手,既端过客人的酒杯,也洗过无数个盘子,如今却因赵铭的话,微微颤抖。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模糊了玻璃上的城市夜景,却让她心中的某扇窗,悄然开启。
接下来的日子,赵铭依然每周来访。
他不再提“离开会所”的事,只是带来一些书籍:《经济学原理》《女性成长心理学》,还有一本泛黄的《深圳创业史》。
苏晓雨起初不屑,后来却在深夜无人时,悄悄翻开书页。
那些文字像种子,在她荒芜的心田里,渐渐发芽。
一个周五的深夜,会所突发争执。
一名醉客对苏晓雨动手动脚,赵铭瞬间站起,将她护在身后。
“道歉。”
他的声音冷得像冰,吓得醉客连滚带爬地逃离。
苏晓雨看着他挺拔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或许真的能改变她的命运。
第二章:特殊的礼物四月的深圳,暖风裹挟着木棉的芬芳,漫过“夜巴黎”会所的旋转门。
苏晓雨正在吧台后擦拭水晶杯,忽然瞥见赵铭的身影——他身着深灰西装,左手捧着个朱红色漆器盒,步伐比往常急促,皮鞋与大理石地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晓雨。”
赵铭在她面前站定,呼吸微喘,“今天是你的生日,对吧?”
苏晓雨愣了愣,才想起身份证上的日期。
这些年,她早已习惯遗忘生日,没想到赵铭竟记得。
“您怎么知道?”
她轻声问。
赵铭笑了,眼角的细纹里藏着温柔:“上次看你身份证时记住的。
打开看看。”
漆器盒的铜扣泛着幽光,苏晓雨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