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宁梦这只鬼陪着,日子过得也不算之前那般孤独。
西厢故事早已讲完,白凤兮又讲了许多故事。
听的宁梦如痴如醉。
有了每日香火萦绕,宁梦也不再那么惧怕阳光。
有时会随着白凤兮的脚步出去游荡。
只是逛来逛去永远在槐安镇,借此宁梦问过白凤兮为何不出镇去看看。
白凤兮淡笑道,时机未到。
在宁梦心中神秘文雅的形象更加深刻。
想着白凤兮不曾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宁梦讲起自己在深宫皇院的事情。
讲各嫔妃为了见皇上一面使出的计谋。
讲满朝文武为了和皇权对峙在朝堂上不顾礼教大肆争吵。
讲各皇子为了那位置背地里使得阴谋诡计。
白凤兮也知晓宁梦是大兴帝国长公主,恒瑞公主。
因皇后怀她出了意外导致早产,自幼体弱多病。
大兴皇帝宁缺对其疼爱有加,在宫中无忧无虑的活了一十八载。
奈何天不遂人愿,一场风寒要了这天真烂漫少女的性命。
初五一早。
白凤兮身穿竹青色衣衫手拿自己写好的对联,外加一本书准备出门。
“先生这么早是要去哪儿?”
“有个学生今日娶亲,家中只有老母一人。白某早些过去,也好帮衬些。”
“民间娶亲小女不曾见过,可否带小女一见。”
白凤兮想了想拿出腰间铃铛“附在铃铛上。”
白凤兮到陈福家已经有不少人,多半是左邻右舍前来帮忙。
一身喜服面色潮红的陈福见白凤兮到来,欣喜若狂道“先生好。”
白凤兮将对联与书本递给陈福“小小心意不足挂齿。”
陈福看了眼对联,一瞧便知是先生亲笔佳作。
忙着嘱咐旁人贴了去。
“先生佳作,怎能算小小心意。先生且随我至内堂……”
白凤兮摆了摆手“今日你主角,不必管我。去忙你的,我啊随意转转。”
“也好。”
白凤兮随意在陈屋转转,遇见事情自己会主动搭把手。
虽然房屋些许简陋,但是挂上红布,点上喜烛,铺上红毯也格外喜庆。
有股暖意。
在内堂喝着茶水,陈福领着老母钱氏找来。
“先生,陈福有一事相求。”
“何事?”
钱氏坐在一旁,拉着白凤兮的手目光带有恳求之意。
“阿福爹走的早,如今娶亲还请先生代为主婚事宜。”
“这…..按理来讲白某不合时宜,做不了这主婚。可以寻得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比白某来的好。”
钱氏听着白凤兮拒绝之意,望了望陈福。
立马起身准备下跪乞求。
白凤兮眼疾手快的阻止“可别,白某接下。”
时辰差不多,陈福骑上马匹,领着迎亲队伍去接新娘。
钱氏也怕刚刚此举惹得先生不高兴坏了兴致,一直在一旁劝说。
待到唢呐吹起,喜轿落门。
新娘头顶红盖头,随着陈福来到内堂。
赞礼者唱道“行庙见礼,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一礼毕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跪,读祝章。”
白凤兮起身“昔开辟鸿蒙,物化阴阳。万物皆养,唯人其为灵长。盖儿女请长,书礼传扬。今成婚以礼,见信于宾。三牢而食,合卺共饮。天地为证,日月为名。
自礼毕,别懵懂儿郎,营家室安康。荣光共度,患难同尝。愿关雎之声长颂,悠悠箫声龙凤呈祥。不离不弃一曲鸾凤求凰,同心同德不畏华岳仙掌。虽汹涌洪浪,寒窑烛光,难捍此请之坚。
比翼鸟,连理枝,夫妻蕙,并帝莲。夫天地草木菁灵,可比真爱佳缘。高山之巍,皓月之辉,天长地久,山高水长。为尔结发,特为赞颂。”
一词罢回坐高堂,赞礼者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等到新人礼毕,赞礼者再唱“敬茶。”
白凤兮接过茶杯“我本不合时宜受不起这礼,既然礼已成还望二位琴瑟和鸣,永结同心。”
陈福领着新娘一拜“紧记先生教诲。”
在路上的时候乔琪就听着陈福说,会由教书先生代为主婚,要自己恭敬些。
以为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者,在刚刚听祝章时也知晓这位先生年轻。
乔琪在想此声温雅,该是何其样貌。
白凤兮在主桌,周围其乐融融,时不时会有人向前给自己敬酒。
酒入胃,望着满堂结彩。
白凤兮菜真真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世间。
这个世间有事有人与自己主动相连。
一时高兴是极,贪喝了许多酒。
散场回到学堂,在槐树下的躺椅上躺下。
没一会儿便入了梦香。
宁梦从铃铛出来时,白凤兮已然睡下。
脸色微红,嘴角带着笑意。
宁梦招来毛毯为其盖上,席地而坐轻晃躺椅。
比翼鸟,连理枝,夫妻蕙,并帝莲。
原来先生是期望如此爱情,自己怕是不能为先生完成。
那民间娶亲与皇室不同,皇室庄重,民间却喜庆。
宁梦突然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好像自己是食物一般。
“谁。”
回应宁梦的只有夜间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