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画凌烟”的小说。内容精选: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盘查了一个月,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京卫十三万名额,实则一万三!也就是说,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很多人早就死了,或者退休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还在的年代。......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福王搞定了,崇祯觉得自己发财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山西案,把罪名定了,也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清点家产,数钱,查人,都是巨大的工程,这里面稍微执行不好,就有大把银子被偷走。
而福王的资产,比山西案加起来还要多。
简直是吓人。
崇祯户部派人去统计,又让大理寺的人前去洛阳清点,还把魏忠贤也留在那里,让魏忠贤也参与清点。
这下户部、大理寺就痛苦了,双方相互盯着,谁也不敢乱拿钱。
这事在顺利的进行着。
眼下,马上就进入四月了。
彩票局也在天津卫准备开始,雅兰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
但这些崇祯现在都不想过细去管了,既然已经开出来了,自然让它自己去生长就是了。
眼下孙传庭已经来了两个月,每天都在不停招募兵马。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两千人。
这两千每天有板有眼训练着,丝毫不懈怠,崇祯没事就会来逛一逛。
但是李邦华的进度却进展非常不顺利,李邦华才来了一个月,就有不少大臣开始弹劾他。
原因很简单,李邦华现在做的是军事改制。
他要动刀子的是京卫,京卫是什么概念?
那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
盘查了一个月,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京卫十三万名额,实则一万三!
也就是说,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
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很多人早就死了,或者退休了,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还在的年代。
李邦华是愤怒地写下了这些东西,他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正在拖垮大明。
这就触犯到了谁的利益?
军官!
例如之前崇祯微服私访看到的修房子的顾千户,向他这种千户军官,就喜欢虚报名额,把钱自己拿着。
这样一层一层的,银子也一层一层盘剥。
所以啊,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
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
崇祯当然是,全部反驳。
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京卫的大佬,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
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
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了皇帝。
在四月初十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邦华回家的路上,冲出来几十个持刀的人,追着他砍。
好在李邦华的马跑得飞快,他躲进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勉强逃过一劫。
但是他肯定是回不了家了,于是骑着马又向皇宫跑去。
于是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朝廷兵部右侍郎,在大半夜,被一群人追着砍,而且还中了一箭。
最后,李邦华忍痛进入了紫禁城,那些追杀他的人,看见紫禁城的护卫,才退下去。
大半夜的,已经入睡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了,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御医连夜进宫,给李邦华疗伤。
而崇祯,此事阴沉着脸,在御书房里。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改制的阻力。
尤其是军事改制,京卫糜烂已久,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
此事的严重性,已经超出预期。
并且,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
就说大半夜,朝廷兵部右侍郎,被人追砍,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臭骂了一顿。
“要是李邦华之后有任何闪失,朕就夷你三族!”
许显纯心惊胆颤匍匐在地上:“臣知罪,臣一定不会让李侍郎有任何差池!”
“滚!”
因为这件事,崇祯不得不把还在洛阳的骆养性调回来。
骆养性与许显纯是不对付的。
接到命令后的骆养性日夜兼程往北京赶,几天后,连夜进宫面圣。
崇祯只有一句话:“把当晚的所有人给朕揪出来,一个不许抓错!”
“是!”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崇祯算是将此事压着,让锦衣卫来查办。
然而,崇祯也感受到了京卫的棘手。
他需要御林卫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
四月中旬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立刻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
什么大事?
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入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人比崇祯更高兴了。
秦良玉,女人。
明朝最能打的女人!
白杆兵,明朝最能打的精锐!
白杆兵是野战部队,却可以硬刚建奴。
崇祯刚穿越回来的时候,就下了圣旨让秦良玉带白杆兵进京。
现在,她终于来了!
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白杆兵对大明的忠贞,那是历史上闪耀着谁都抹不去的光辉的。
朝堂上,大臣们站在两边,秦良玉走了进来:“臣参见陛下!”
“秦爱卿免礼!”崇祯颇为兴奋。
而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惊慌。
“陛下,奉陛下谕旨,五千儿郎已经全部抵达京师,请陛下随时检阅!”
“好!”
崇祯说完,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圣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良玉忠君爱国,乃大明栋梁,赐护国夫人,钦此!”
“谢陛下!”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定国公连夜拿了一万两银子跑到彩票局,私底下给了曹化淳,这事才被曹化淳压了下来,没有上报上去。
曹化淳便给了那几个被打的人一点钱,回去疗伤。
定国公徐希回去之后左想右想,怎么想都不甘心。
白白出了一万一千两,这简直比从身上割肉还疼啊。
于是第二日,徐希又厚着脸皮跑到彩票局去买彩票。
这一日,崇祯一身素衣打扮,带着一帮便衣锦衣卫,从东华门冲去,直奔前面的彩票局。
彩票局也开了半个多月了。
在京城的上层圈子里已经有一点点名气。
这可是崇祯赚钱的口子,他肯定是要亲自把关的。
崇祯来的比较低调,是从后门进去的,主要是去账房里看账。
“怎么才赚了五千两?”
半个月啊!
这个结果崇祯显然有些不满意,按照他的设想,彩票一处,不要把门槛踏破,至少京城那些贵公子们应该是前赴后继才对啊!
这帮人手里闲钱多,又游手好闲,喜欢猎奇。
彩票这么具备勾引性质的东西,这帮王公大臣居然不感兴趣?
还是说他们根本不知道?
不应该啊,连客氏都进来玩了,其他大臣或者勋贵应该知道才对。
崇祯仔细看了一下玩彩票的这些人,这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赔钱。
这一赔钱,当然就有问题了。
哪有把新人一忽悠进来就让人输钱的?
总得立个赚钱的标杆吧?
崇祯站在阁楼上,看见下面有稀疏的一些人在买彩票,他刚好看见了定国公徐希。
在账目上,徐希赔的是最多的,但他是第一个复购的客户,也就是说,其他人玩了一次就不完了,他输了之后,还屁颠屁颠跑回来再买。
这在21世纪的市场营销里面,就是标准的种子用户啊,再推把劲,那就是铁杆粉丝了。
下面传来徐希痛苦的声音:“又没中!”
崇祯将曹化淳叫来,小声道:“他每一笔买多少钱?”
“定国公出手大方,每一笔都掷一百两。”
“可不可以临时操作规则?”
曹化淳微微一怔,道:“可以倒是可以。”
崇祯想了想道:“今日想办法让他赢一千两回去,明日再让他赢一千两,后日再让他赢一千两,让他多赢几次,引导他下一万两,让他赢十万两!”
曹化淳微微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道:“皇爷,咱们没那么多钱。”
“朕给你加钱,你尽管让他赢十万两!”刚从几个大臣那里坑了一笔钱,不,应该叫赚了一笔钱来的崇祯,当然是有钱的。
“是!”
“以后朕给你个指标,每三个月释放一个名额,最高不得超过十万两。”
这叫什么?
这叫标杆。
凡是你都得有个标杆,就是最高调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热度啊!
只有保证了行业热度,大家才愿意关注,才愿意往里面投钱。
做生意,割韭菜,不能韭菜还没有长起来,就割到根子了。
韭菜得一点点割,行业热度就是肥料,肥料得隔三差五洒那么一点点,韭菜才愿意长大嘛!
总之朕给出去的钱,那都是得回来的,不仅要回来,还要回来很多。
至于为什么每三个月要有一个中大奖的名额。
自然是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买彩票是可以赚大钱的!
赚多大的钱?
十万两!
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明朝的十万两相当于后世多少钱?
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660元,十万两相当于6600万!
别说普通人一辈子赚不到这么多钱,就算大明许多官员,一辈子也存不了那么多钱吧?
礼部侍郎这样的部院大臣,也才三十万两。
至于周国舅那种坐拥七十万两家当的大富豪则另外算,那迟早也是崇祯的一盘菜。
先把彩票局在京城推广开再说,等在京城的王公大臣们推广开了,南京还受得住?
其他地方还受得住?
每个地方开盘的时候都这么玩,迟早都是皇帝的一盘菜。
当然,这毕竟算不上利国利民的生意,崇祯也是靠彩票临时能弄一些钱来,算是积累第一笔原始国有资本。
按照崇祯这笔生意来算,每三个月,有一个大名额,最高十万,算是故意给出去的。
但这十万崇祯肯定是不会出的,得从买彩票者身上出。
想要三个月收入十万,每个月收入三万三千三百两,按照每人每个月掷一百两白银来核算。
中奖概率百分之四,如果要摊平支出的话,还需要准备一万两左右的小额赔付。
也就是说一个月的盈利平衡点在四万四千三百两。
崇祯摸了个零头,一个月盈利平衡点做四万五千两来计算。
每人每月买一百两,需要至少四百五十人参与进来。
超过四百五十人了,崇祯就开始赚钱了。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购买彩票的单价,一个是购买彩票的人数。
那接下来,曹化淳就有明确任务了。
曹化淳领了命令,便着手去办。
此时,定国公已经气急败坏,但自从知道这里隶属于宫里的,他也不敢随便乱来了。
只是不甘心叹了口气,便要走,却被曹化淳叫住。
“我看今日定国公似乎运气不佳。”
“哼!”徐希道,“曹中官,这根本就没有得中,不玩了。”
曹化淳笑了笑道:“定国公不要急,抽奖嘛,运气很重要,要不我借给你点运气。”
“哦,你如何借我运气?”
曹化淳笑道:“我这里有一百两,当做是给定国公转运了。”
下面的人拿了一百两银钞过来。
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白不要,正要走的定国公又扔了一百两道:“借曹中官的运气,若是这次中了奖,本公给你分一半!”
他又抽了一次。
结果中了,而且还是天牌!
十倍!
一千两!
曹化淳在一边故作惊讶道:“哎呀,居然中了天牌,恭喜恭喜。”
他立刻吩咐下面的人把一千两银钞送过来。
输懵逼的定国公还有些发呆,当一千两银钞到面前来的时候,才醒过来。
“我还要买!”
这下徐希兴奋起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