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成绩让新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稳步上升,有的实现了弯道超车,新敬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自我怀疑。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在某些知识点上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又或者是在考试时过于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新敬将自己的困惑和苦恼一股脑地倾诉给了杜峰和王博。
杜峰看着满脸愁容的新敬,安慰道:“新敬,别太着急。
成绩有起伏很正常,咱们理科的知识体系复杂,说不定是还没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王博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比如整理错题集,分析每道错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在死党们的鼓励下,新敬决定尝试改变学习策略。
他开始更加细致地整理错题,将每一道错题按照知识点分类,详细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亦或是解题思路有误。
对于数学,他除了做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基础,还会每周抽出时间做一些难题拓展思维,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和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请教。
物理方面,他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电场、磁场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化学则着重强化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记忆,通过绘制反应流程图来梳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然而,就在新敬全身心投入学习,努力突破成绩瓶颈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跨学科的知识竞赛。
这场竞赛要求以小组形式参赛,且小组成员需涵盖文科和理科。
新敬所在的理科班与林悦所在的文科班恰好有一组合作名额。
当新敬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这意味着他又有机会和林悦接触;紧张的是,他不知道经过这么长时间,两人再次相处会是怎样的情形,而且他也担心这次竞赛会分散自己攻克学习瓶颈的精力。
但内心对林悦的那份情感,还是让新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竞赛小组。
在竞赛小组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新敬和林悦的目光交汇,两人都微微一愣,随后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
林悦的笑容